• 正文
    • 守口如瓶
    • 誰能賺全世界的錢
    • 賺錢的不上市,上市的不賺錢
    • 魔幻的價值毀滅
    • 高估值只對股東有利
    • 缺乏做空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英偉達暴漲下聊幾句A股的頑疾

2023/05/29
1402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昨天晚上GPU巨頭英偉達公布一季度營收,環(huán)比增長19%,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凈利潤則是同比大增44%,遠遠超過此前預測。

因此英偉達的股價也大幅上漲,在周四報收379.8美元,較前一交易日305.38美元的收盤價大漲74.42美元,漲幅高達24.37%。按收盤時的價格計算,英偉達的市值為9381.06億美元,一個交易日增加1800多億美元。

換言之,英偉達一季度業(yè)績超預期,一日內股價大漲,市值增加1800多億美金,基本等于一天漲出1.5個英特爾市值出來(英特爾的市值是1100億美金)。

一大早看到這么大市值的幾千億美金英偉達一夜暴漲24%,再看看我自己A股綠油油的數(shù)字,再看看美股這長期牛市,感慨萬千,今天不吐不快,必須說幾句,為什么別人行,我們大A就不行?

守口如瓶

英偉達在發(fā)財報之前守口如瓶,消息出來之后,投資看到遠超預期的表現(xiàn)就積極買入。放A股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A股素來是,“業(yè)績兌現(xiàn)就是利好出盡是利空,得跑!”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給位想一想,假如如果英偉達是放大A會怎么樣?我猜在在發(fā)財報的幾周前,就有研究員,分析師天天找董秘調研,找老板套近乎,請客吃飯茅臺一杯接著一杯,觥籌交錯,稱兄道弟,會所里原地起飛……目的只有一個,我要爭取比其他人更早知道下個季度財報好的消息,打的就是一個信息差時間差。對于有些公司而言,對市值也有訴求,也確實需要市場上的賣方幫自己多去宣傳宣傳,因此就會把這些信息給透露出去,這種利益交換,俗稱“勾對”。

只要有一個人問到真實的財務數(shù)據(jù),過不了多久全市場就都知道了,因為這家機構會自己先買進去,然后再給其他人去宣傳,就純博弈信息差。

當大家都確認這個事之后,于是所有機構爭先恐后的買,看誰手腳快,這業(yè)績都還沒發(fā)呢,市場就知道了,當然等到業(yè)績出來,已經漲一大波,自然前面買進去的人獲利了結,落袋為安,于是就出現(xiàn)業(yè)績報告大好,股價大跌的情況,都知道的,沒啥秘密,也沒啥驚喜。

換句話說,你不需要對行業(yè)有多強的判斷力,對基本面有多深刻的研究,你只需要和董事長,董秘,高管們有足夠好的交情,能比別人更早得到關鍵信息,就能利用這個信息差賺到錢。

無關能力,只關乎人情。

這種事在大A天天上演,我不知道美股的監(jiān)管機構會如何處理這種事,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是嚴加監(jiān)管發(fā)現(xiàn)就罰到肉痛?利用這種信息差賺錢,算不算不當?shù)美?,其他投資人會不會找管理層的麻煩?

我不懂美股的規(guī)則,請各位留言區(qū)評論。

誰能賺全世界的錢

現(xiàn)在英偉達的算力卡有多緊俏,大家都看的到,而且還巨貴無比,最關鍵的是,英偉達們賺的并不是只北美市場的錢,包括全世界的大大小小公司都大量采購英偉達的卡。

英偉達就像一臺大功率的吸塵器把全世界的錢吸進來,實在是太賺錢了,難怪業(yè)績如此靚麗。

這時候我就在想,A股有多少公司,有多少行業(yè),像英偉達一樣不光在國內賺錢,還賺全世界的錢,而且還是近乎壟斷的超高利潤率?紡織服裝有嗎?光伏有嗎?鋰電有嗎?芯片有嗎?銀行有嗎?設備有嗎?能源股有嗎?資源股有嗎?

誰能像英偉達那樣為爆賺全世界的錢?

如果有,有多少?

如果沒有,那是為什么呢?

如果沒有,那要如何搞出一個有全球范圍內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市場?

評論區(qū)見。

賺錢的不上市,上市的不賺錢

去年A股發(fā)了最多的新股,有人認為這是嚴重的抽血行為,但是在現(xiàn)在的輿情監(jiān)管下,你不準說這種觀點,其實我根本不在意它發(fā)了幾個,是發(fā)多了,還是發(fā)少了。

我更關心的是,這些公司上市的時候募的資金,要多少時間才能把它們賺回來?賺回來之后還會回饋市場嗎?

現(xiàn)實情況就是重融資,輕分紅,融到錢,亂花的不在少數(shù)。

有些公司所謂的募投項目,ROE奇低無比,實在是看不下去,就純純在那邊瞎折騰,我就不明白了,為什么有人還踴躍認購新股?為什么還要參與它的定增?為什么要給他們送錢?

我這里說一句不好聽的,國內目前上市的大部分芯片股,十年未必能把上市募的錢賺回來。

最有意思的是,國內最賺錢的行業(yè),只有煙草和白酒,可惜這兩個最賺錢的行業(yè)是上不了市的。

不賺錢的上,能賺錢不能上,從長期角度而言,只有從市場抽血而沒有太多的反哺。

魔幻的價值毀滅

我記得當年參加證券業(yè)考試的時候,有一個章節(jié)講資本市場的功能包括:比如籌資功能,需求方上市籌集資金,這是最基本的功能;資源配置功能,資本市場能促進資金流向更有效益的部門行業(yè),優(yōu)化資源配置;以及產權功能,資本定價功能等等。

但是我覺得從投融資的角度而言,資本市場既是獲取資金的重要渠道,也就是它的融資能力,但是更要的是股市應該也是國民財富再分配的重要渠道!上市公司賺的錢,應該多反哺社會!讓股民多吃吃分紅!

這點美股上比較猛,很多企業(yè)賺了很多錢之后或是慷慨的現(xiàn)金分紅或者用回購注銷的方法拉高EPS,回饋投資人,回饋股民,讓大家都有錢賺。(美股股息稅很高,因此大量公司用回購股份注銷的方法變相來給投資人賺錢)。

這里舉一個極端案例——麥當勞

大名鼎鼎的麥當勞現(xiàn)在母公司股東權益是一個負數(shù),對,你沒看錯就是一個負的。

按照常理理解,那就是一個破產的公司,資不抵債唄。

但是麥當勞這年股價不斷上漲是不是很魔幻?

2013年到2023年的走勢

道理很簡單,麥當勞通過每年穩(wěn)定的現(xiàn)金分紅和股份回購,不斷拉高EPS,所以股價就不停的漲——你可以理解麥當勞公司不搞什么擴張和研發(fā)(收入幾乎零增長),把每年賺的錢,能分的全分了,甚至在拉滿杠杠的情況下繼續(xù)保持大比例分紅……

再看看國內某最賺錢的白酒企業(yè),花了100億,去認購了兩個基金的份額,說句不好聽的,妥妥的價值毀滅。

這100億為什么不拿來分紅?不拿來回購注銷股份拉高EPS?而是搞什么基金?

不是信不過這兩位管理人的能力,如果虧錢了,妥妥的價值毀滅。

這樣的事,在A股各個行業(yè),各個公司實在太多了,拿著上市公司的錢去干回報率不知道只有幾個點的事……

真的是,妥妥的價值毀滅,和美股瘋狂的分紅和回購拉EPS對比,差距太他媽大了。

股市是國民財富再分配的一個重要渠道,只有讓財富再分配出去,社會上才有錢,然后再反饋實體行業(yè),然后再從上市公司層面賺回來,再分出去,形成一個不斷有新鮮血液補充的資本市場,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股市??上КF(xiàn)在大A是個惡性循環(huán)。

高估值只對股東有利

如果整個大A有更多足夠便宜票,那么我還是能覺得大A有希望的,至少我可以賺耐心的錢。但是現(xiàn)在A股最神奇的就是一天給你輪動三個板塊,各種講故事和炒估值。

有些行業(yè)給予過高的估值,我實在難以理解,因為我在眼里,過高的估值除了讓大股東解禁賣股票的多賺一點之外,對其他任何人都沒有任何好處,最終受益人只有公司原大股東。

為什么有些行業(yè)還要給這么高估值,我實屬難以理解,是以為高成長性?但是你不管用什么計算方法折現(xiàn),現(xiàn)在有些公司,有些行業(yè)的估值都是極其夸張的,我到現(xiàn)在都沒明白,為什么要這么玩。

懂的小伙伴留言區(qū)評論。

缺乏做空

在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里,應該是允許多空雙方力量充分博弈,一切以事實說話,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你有上漲的理由,那我就有下跌理由,最終讓基本面的事實來證明誰對誰錯。

現(xiàn)在A股不少所謂的ChatGPT股,Ai股,那瘋狂的樣子,實在讓我看不懂,業(yè)績在哪里都不知道,股價先給你干三倍,實在是太瘋狂了,就純純的講故事。

只有多空力量充分博弈,才能有資本市場的健康成長,因為這樣的市場里,會有泡沫,但是不會有很多的泡沫,泡沫化的結局往往是短期瘋狂上漲,高潮一過,長期半死不活,這和大A牛短熊長的現(xiàn)實情況是不是一模一樣?

現(xiàn)在大A最缺乏的就是看空的條件,看空的報告不能發(fā),融券的條件給你卡死死的,總之,表面上說允許,但是實際上就是不允許你空,特別是官媒都在大談惡意唱空我就知道這大A沒救了,如果有惡意唱空,那是不是就有惡意唱多?

當一個證券市場,它不是以事實為依據(jù),而是靠情緒在博弈,它是且只能是一個賭場,所謂的價值投資,長期主義,統(tǒng)統(tǒng)都是狗屁。

今天吐槽幾句,下周繼續(xù)挨市場的毒打。

 

英偉達

英偉達

NVIDIA(中國大陸譯名:英偉達,港臺譯名:輝達),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由黃仁勛、克里斯·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創(chuàng)立。公司早期專注于圖形芯片設計業(yè)務,隨著公司技術與業(yè)務發(fā)展,已成長為一家提供全棧計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開發(fā)CPU、DPU、GPU和AI軟件,為建筑工程、金融服務、科學研究、制造業(yè)、汽車等領域的計算解決方案提供支持。

NVIDIA(中國大陸譯名:英偉達,港臺譯名:輝達),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由黃仁勛、克里斯·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創(chuàng)立。公司早期專注于圖形芯片設計業(yè)務,隨著公司技術與業(yè)務發(fā)展,已成長為一家提供全棧計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開發(fā)CPU、DPU、GPU和AI軟件,為建筑工程、金融服務、科學研究、制造業(yè)、汽車等領域的計算解決方案提供支持。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