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創(chuàng)新的組合
    • 創(chuàng)新的遷移
    • 創(chuàng)新的工藝
    • 創(chuàng)新的合作
    • 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
    • 創(chuàng)新的應用
    • 創(chuàng)新無處不在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啟示錄:解構英飛凌在物聯(lián)網傳感器上的創(chuàng)新

2023/08/09
2353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1883年,大學教授Warren Seymour Johnson(1847-1911)獲得了他的首項專利“電動遙控測溫器”,利用它可以自動調節(jié)房間的溫度,這套更節(jié)能、更舒適的溫度調節(jié)系統(tǒng)此后在全球范圍內的大型建筑中被廣泛采用,而Johnson也成立了公司來銷售這一系統(tǒng),這家公司就是江森自控的前身。

1883年的溫度調節(jié)系統(tǒng)

從江森自控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終端產品的創(chuàng)新,離不開傳感器的差異化創(chuàng)新,而如今這一關系愈發(fā)緊密。比如在智能手機上,如今更多人在乎照相能力(圖像傳感器),自動駕駛汽車則是比拼感知能力(各種主動與被動傳感器),工廠流行的運維監(jiān)測系統(tǒng)也是要依賴各種傳感器(MEMS、壓力、振動等)。

100多年來,傳感器不斷改善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隨著半導體技術和物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也給傳感器市場賦予了新的機會和使命,更小巧、更精確、更節(jié)能、更便宜的傳感器正在加速誕生中。

作為物聯(lián)網的最重要組成之一,同時也是物聯(lián)網技術的起點,傳感器不僅可以實現現實世界的數據采集,而且還是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方式,從語音識別到手勢識別,可以說一個智能的、數字化的家庭與社會,離不開遍布各處的傳感器。

Marketsandmarkets的2021物聯(lián)網傳感器市場報告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其表示物聯(lián)網傳感器市場規(guī)模預計將從 2021 年的 84 億美元到 2026 年達到 296 億美元,預測期內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28.6%。

幾類重要的傳感器市場發(fā)展前景預測(數據來源:英飛凌Q2 FY2022 Investor Presentation)

作為在傳感器產品研發(fā)領域積累了 40 年經驗、擁有豐富感測技術產品組合的英飛凌,自然早已準備好各項舉措應對這一快速成長的市場。為了使傳感器的概念更加直觀且深入人心,英飛凌選擇了利用人體的五官來形象比喻其豐富的XENSIV傳感器產品組合。分別包括了毫米波雷達和3D ToF代表的視覺、MEMS麥克風代表的聽覺、二氧化碳傳感器代表的嗅覺以及壓力傳感器代表的觸覺等等。這種形象化的比喻,不光是證明英飛凌的傳感器實現了人體感知的全覆蓋,更是預示著英飛凌的高性能傳感器,可以真正賦予機器以人類的能力。

“五官”即傳感器

過去 10 年來,英飛凌的傳感器出貨量已累計超過200億組,涵蓋包括汽車、工業(yè)和物聯(lián)網等廣泛應用。為什么英飛凌可以始終引領傳感器市場?本文試圖從多維度解構英飛凌在傳感器上的創(chuàng)新,管窺其在物聯(lián)網時代得以繼續(xù)引領傳感器的發(fā)展的深層原因。

創(chuàng)新的組合

第一類創(chuàng)新來自組合。組合式創(chuàng)新的概念來自熊彼德,其內涵就是通過基本要素的重新組合,從而實現創(chuàng)新。英飛凌的XENSIV PAS二氧化碳傳感器就是以此方法實現的創(chuàng)新,該產品結合了英飛凌的高靈敏度 MEMS 麥克風、微控制器、MOSFET等多種技術,從而實現了最佳性價比的二氧化碳感應方案。

室內二氧化碳的含量,對于人類健康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研究表明當濃度過高時,就會讓人感到頭暈。除此之外,在通風不足的環(huán)境下,也會增加新冠等各種病毒的傳播風險,因此有效的檢測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以自動執(zhí)行通風,可在多方面保證人體健康。

目前CO2濃度測量方法有很多種,主流方法之一是非分光紅外技術(NDIR),利用用二氧化碳吸收波長4.26μm紅外線的物理特征來測量其具體濃度。

光聲光譜技術則是利用了貝爾于1880年發(fā)現的固體光聲效應,氣體在吸收光能后產生的熱能會以聲壓形式表現出來,而通過拾音器測試聲壓,便可以通過二氧化碳的聲壓特性,檢測出其含量。

光聲光譜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良好的選擇性、長壽命、測量量小等優(yōu)勢,但是成本較高,因此難以在對成本敏感的物聯(lián)網市場普及。而英飛凌通過優(yōu)化針對低頻信號采集的MEMS麥克風,實現了更低成本的拾音器,從而極大減小了拾音成本。

同時,為了方便用戶使用,英飛凌將XENSIV PAS二氧化碳傳感器與光聲(PAS)換能器(探測器、紅外光源和濾光片)、用于信號處理和算法的微控制器,以及驅動紅外光源的MOSFET集成在了一塊PCB上,從而以SMD(表面貼裝器件)模塊化封裝方式為客戶提供便捷的開發(fā)及生產。其集成的微控制器內置ppm濃度計算,以及高級補償和配置算法,從而使產品具有長期的穩(wěn)定可靠特性,以及支持豐富的外設接口(UART、PWMI2C等)。

值得一提的是,CO2傳感器除了應用在室內空氣質量監(jiān)測之外,英飛凌還宣布與Rainforest Connection合作,計劃將CO2傳感器用于森林防火等更多智能物聯(lián)網應用中。

CO2GO選擇英飛凌技術開發(fā)出便攜式低功耗二氧化碳傳感器

創(chuàng)新的遷移

第二類創(chuàng)新是遷移,現今最好的一個案例就是將數據遷移至云端,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的產業(yè)需求。作為汽車壓力傳感器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英飛凌一直采用壓阻式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包括汽車內液體或氣體的壓力表計、側氣囊、行人保護、胎壓等多種領域。而今,越來越多的消費類產品需要觸覺來感知壓力,在基本原理不變的情況下,遷移式創(chuàng)新可迅速擴大壓力傳感器的應用場景。

壓阻式傳感器經過英飛凌數十年的車用安裝,證明了其高可靠性。但壓阻式傳感器也有其固有缺點,比如其MEMS區(qū)域面積過大、噪音高以及功耗高等問題,較難在消費類IoT產品中應用。因此,英飛凌將其在壓力傳感器上的信號調理技術基礎遷移至消費領域,并利用電容MEMS取代電阻MEMS,實現更小的面積、更高的準確度以及更低的功耗,并且由于其面積更小,因此可以將ASIC與MEMS集成,從而進一步減少系統(tǒng)尺寸。

英飛凌通過將壓力傳感器遷移至IoT及消費領域,可靈活應用在各類需要收集氣壓、風速數值的場景,甚至還可實現跌倒動作檢測。具體產品形態(tài)則從手機、智能手表到暖通風機預測維護、空調甚至無人機等豐富的應用領域。

英飛凌DPS310壓力傳感器應用場景

創(chuàng)新的工藝

第三類創(chuàng)新是工藝創(chuàng)新。工藝是半導體最核心的競爭力,沒有之一。眾所周知,CMOS工藝是半導體行業(yè)持續(xù)時間最久,商業(yè)化程度最高,成本最低的技術。英飛凌最新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正是基于CMOS工藝所開發(fā)而成,相比傳統(tǒng)的GaAs或者如今較為流行的SiGe工藝而言,其具有低成本、高集成度、低功耗以及小尺寸等諸多優(yōu)勢,非常適合于消費級應用。

目前英飛凌針對IoT市場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采用60 GHz頻段,具有高達7 GHz的超寬帶可用于各類短距離偵測,支持從人員跟蹤到圖像分割,甚至由于其高精度特性,還可以進行諸如手勢識別、材料分類及生命體征檢測(呼吸、心跳甚至血壓)等多種應用。小至谷歌Pixel 4手機,大到三星電視,都采用了英飛凌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毫米波雷達由于不會采集到具體的人臉信息,因此其特別適合對隱私要求較高的家庭IoT環(huán)境中應用。比如英飛凌合作伙伴清雷科技開發(fā)的“貝加安智慧健康生命支持系統(tǒng)”,就是利用了毫米波芯片,在非接觸狀態(tài)下準確檢測呼吸與心率等生命體征,以及一些基本的動作識別。從而改善人們的睡眠健康,對潛在的疾病進行風險預警,還可以針對老年人的跌倒進行監(jiān)測。

另外一個毫米波雷達在IoT中典型應用是存在檢測,比如當走進家門時空調、照明、電視等都會打開,而檢測到無人狀態(tài)下,這些耗電設備則會自動進入待機模式,這可以極大提升IoT產品的能效,而對于電池驅動的產品而言,則可大大延長系統(tǒng)待機時間。

相對于傳統(tǒng)存在檢測的PIR(紅外)方法而言,毫米波雷達的高精確特性可對靜態(tài)人體進行檢測,因此更加準確,尤其是當你坐在電視機前一動不動時。同時,毫米波雷達可穿透非金屬表面而無需開孔,從而更方便產品外觀設計。

為了降低毫米波雷達使用門檻,英飛凌通過采用AiP(天線集成封裝)的技術,同時支持無需軟硬件修改的自動工作模式,從而使不具備射頻、天線或雷達信號處理專業(yè)知識的工程師,也可以輕松為產品添加毫米波功能。

英飛凌與Aqara綠米攜手推出搭載毫米波雷達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

創(chuàng)新的合作

第四類創(chuàng)新是合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英飛凌的REAL3 3D ToF傳感器的問世過程,與其他芯片開發(fā)有著本質區(qū)別,這款產品是英飛凌于2013年與湃安德(PMD Technology)深度聯(lián)合所定制的,基于湃安德獨特的pmd像素矩陣所開發(fā)的CMOS 3D圖像傳感器。英飛凌為系統(tǒng)級芯片(SoC)集成提供所有功能組件。此外,雙方也攜手開發(fā)了pmd ToF優(yōu)化CMOS制造工藝標準方案。這種深度的創(chuàng)新合作,使得ToF技術在近十年來得到了飛躍式發(fā)展。

相對于雷達技術而言,3D ToF(Time of Flight 飛行時間)傳感器屬于較新技術。雷達是通過發(fā)射和接收電磁波來判斷物體,而3D ToF則是將單一調制的紅外光源投射到感興趣的物體、用戶或場景上。反射光由ToF成像儀捕捉,成像儀按像素測定振幅和相位差。其結果是生成高度可靠的距離圖像加上整個場景的灰度圖像。

可以說3D ToF是最像眼睛的傳感器,可實時生成物體、建筑物和人體的三維立體圖,但是和傳統(tǒng)的圖像傳感器不同,ToF 3D傳感器不會搜集到具體的視覺信息,因此非常適合對隱私要求嚴格的應用場景,同時也應用于包括自動對焦、SLAM等場合。相對于雙目測距或結構光而言,ToF技術可以直接獲得距離參數。

英飛凌的ToF 3D 圖像傳感器具有超高精度,甚至可用于人臉識別驗證和支付等場景。在手機中,ToF相機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2021年,英飛凌就宣布與湃安德和虹軟一起,開發(fā)智能手機屏下ToF相機一站式解決方案,從而實現無劉海屏的新一代智能手機設計。

湃安德是一家擁有超過20年歷史的ToF供應商,已累積400個ToF技術專利,以湃安德發(fā)明的pmd(photonic mixer device光子混合器裝置)為基礎,其傳感器可以同時高精度地檢測光的強度和距離值。自2005年推出首款ToF傳感器之后,產品線已經過10代更新升級。如今,借助英飛凌的REAL3圖像傳感器,湃安德的ToF技術已從最初的工業(yè)成像應用,擴展至包括汽車、機器人、手機以及AR等廣闊的市場中。

2015年,英飛凌首代REAL 3便問世,并攜手湃安德成功于2016年將其第二代REAL 3應用于Google Tango上,比采用ToF技術的iPhone 12領先了4年。雙方的合作日益緊密,截至2021年,REAL 3已經成功推出六代產品。

雙方這種深度合作創(chuàng)新的結果是,迄今為止英飛凌已交付數百萬個3D圖像傳感器,并借由雙方的廣泛商業(yè)網絡,先后與諸如舜宇、虹軟等多家模組和系統(tǒng)供應商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為ToF在多領域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

時任英飛凌電源與傳感系統(tǒng)事業(yè)部總裁Andreas Urschitz(右)與 pmdtechnologies 首席執(zhí)行官 Bernd Buxbaum(左)就ToF的未來展開討論

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

第五類創(chuàng)新是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理解上,芯片公司出售的芯片都已經是封裝好的,用戶拿來使用即可。但也有很多以裸片形式供給給客戶,客戶再結合自身技術對其進行封裝,英飛凌的MEMS麥克風商業(yè)模式就是如此。

英飛凌在MEMS麥克風產業(yè)鏈有著獨特的定位,為傳統(tǒng)ECM(駐極體電容器麥克風)制造商供應MEMS和ASIC芯片,比如業(yè)界知名的歌爾、共達、BSE、美律、Partron等公司的產品。其中英飛凌提供半導體技術,而這些合作伙伴則具有聲學技術經驗。客戶購買英飛凌MEMS晶圓,并使用自己的品牌銷售,雖然英飛凌的品牌可見度有限,但是這并不限制英飛凌的成功。通過這種靈活的商業(yè)模式,英飛凌迅速成為MEMS麥克風市場的領導者。

隨著IoT的發(fā)展,語音不僅僅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同時也變成了人機交互的重要工具,英飛凌也于2018年推出了自主品牌的MEMS麥克風封裝成品,并與包括云知聲、SoundAI、米唐、朗陽、大象聲科、relajet等多家聽覺算法和系統(tǒng)方案合作,將MEMS麥克風應用于智能交互、降噪、語音增強甚至是工業(yè)運維等場景中。

英飛凌合作伙伴Tempo的TSDP1808x數字麥克風聚合器 (DMIC) 和英飛凌的MEMS麥克風攜手,為業(yè)界提供最高性能的多麥克風解決方案

創(chuàng)新的應用

如今借助物聯(lián)網技術的跨越式發(fā)展,其應用正變得百花齊放,這也給了英飛凌傳感器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從而不斷滿足人們的創(chuàng)新需求。比如Toposens 公司2021年與英飛凌合作,利用英飛凌的MEMS麥克風以及Toposens專有的3D超聲波技術實現自主系統(tǒng)的3D障礙物檢測和避障功能。

而為了快速實現創(chuàng)新應用的落地,英飛凌一直在系統(tǒng)創(chuàng)新以及軟件創(chuàng)新方面提供更多可能。

具體而言,英飛凌的Sensor 2GO和Shield2Go評估板,可以幫助客戶迅速針對傳感器進行評估與原型開發(fā),其中Sensor 2GO評估板不但配備了傳感器,還結合了ArmCPU,支持板載調試。并且,各類評估板還可以與Arduino樹莓派實現了即插即用,以及軟件庫函數的支持,從而實現快速開發(fā)。并且,所有接口都為標準接口,工程師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靈活自由選擇開發(fā)板,以定制復雜的系統(tǒng)級解決方案。

而對于雷達等復雜應用,英飛凌提供了SDK與基礎算法庫,從而降低用戶的軟件開發(fā)門檻。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初創(chuàng)公司利用了英飛凌的傳感器,開發(fā)出種類豐富的物聯(lián)網應用,這無疑說明英飛凌降低創(chuàng)新門檻的策略是成功的。

利用英飛凌壓力傳感器Shield2Go的乒乓球游戲演示

與此同時,對于實際應用而言,單傳感器已經很難準確描述某一行為,因此多傳感器融合也不再是汽車ADAS系統(tǒng)所獨享,越來越多IoT市場開始采用傳感器融合的技術。英飛凌的多層架構報警系統(tǒng)參考就是一個典型的IoT傳感器融合應用,所用數據源自MEMS麥克風與氣壓傳感器。其中麥克風負責檢測聲學事件,如門窗玻璃破碎的聲音,而壓力傳感器則檢測壓力變化事件,如室內氣壓在玻璃打碎前后發(fā)生的變化。兩種硬件分別以不同算法運行,并通過復雜的傳感器融合算法將其融為一體。只有同時觸發(fā)兩種傳感器,系統(tǒng)才會報警。這使得玻璃破碎檢測系統(tǒng)的魯棒性更高,誤報率更低。同時,該系統(tǒng)還可檢測非法入侵者由于開門或開窗所造成的室內氣壓變化,從而進一步實現入侵檢測。

英飛凌電源與傳感系統(tǒng)事業(yè)部系統(tǒng)工程主任工程師梁國信介紹英飛凌玻璃破碎報警系統(tǒng)

再比如英飛凌與XMOS合作,利用英飛凌的雷達和硅麥克風傳感器與XMOS的音頻處理器相結合,通過音頻波束成形和雷達目標位置檢測進行準確的遠場語音識別。

創(chuàng)新無處不在

為了尋求更舒適、更安全、更節(jié)約時間、更易用的物聯(lián)網設備,各類人機交互方式的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作為人機交互的關鍵,傳感器需要提供更直觀、更自然的體驗。同時,傳感器的種類也要變得更豐富,以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實現最優(yōu)化選擇。更重要的是,隨著邊緣AI技術的發(fā)展,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這也給了此前無法應用于IoT的復雜傳感器新的發(fā)展空間。

針對如今傳感器在物聯(lián)網中的浪潮,英飛凌從各個角度正在加速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不單體現在產品本身,更體現在英飛凌以系統(tǒng)應用為導向的創(chuàng)新策略以及合作伙伴的創(chuàng)新關系上,以滿足碎片化、智能化的物聯(lián)網新業(yè)態(tài)。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據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TLE4998P4 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Hall Effect Sensor, 50mT Min, 200mT Max, 0.30-0.60V, BICMOS, Plastic/Epoxy, Rectangular, 4 Pin, Through Hole Mount, GREEN PACKAGE-4
暫無數據 查看
MT9M001C12STM-TR 1 onsemi CMOS Image Sensor, 1 MP, 1/2", 850-REEL
暫無數據 查看
LV25-P 1 LEM Holdings SSA Hall Effect Sensor, Rectangular, Through Hole Mount, ROHS COMPLIANT, PLASTIC, PACKAGE-5
暫無數據 查看
英飛凌

英飛凌

英飛凌科技公司于1999年4月1日在德國慕尼黑正式成立,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其前身是西門子集團的半導體部門,于1999年獨立,2000年上市。其中文名稱為億恒科技,2002年后更名為英飛凌科技。總部位于德國Neubiberg的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為現代社會的三大科技挑戰(zhàn)領域--高能效、移動性和安全性提供半導體和系統(tǒng)解決方案。 英飛凌專注于迎接現代社會的三大科技挑戰(zhàn): 高能效、 移動性和 安全性,為汽車和工業(yè)功率器件、芯片卡和安全應用提供半導體和系統(tǒng)解決方案。英飛凌的產品素以高可靠性、卓越質量和創(chuàng)新性著稱,并在模擬和混合信號、射頻、功率以及嵌入式控制裝置領域掌握尖端技術。英飛凌的業(yè)務遍及全球,在美國加州苗必達、亞太地區(qū)的新加坡和日本東京等地擁有分支機構。

英飛凌科技公司于1999年4月1日在德國慕尼黑正式成立,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其前身是西門子集團的半導體部門,于1999年獨立,2000年上市。其中文名稱為億恒科技,2002年后更名為英飛凌科技??偛课挥诘聡鳱eubiberg的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為現代社會的三大科技挑戰(zhàn)領域--高能效、移動性和安全性提供半導體和系統(tǒng)解決方案。 英飛凌專注于迎接現代社會的三大科技挑戰(zhàn): 高能效、 移動性和 安全性,為汽車和工業(yè)功率器件、芯片卡和安全應用提供半導體和系統(tǒng)解決方案。英飛凌的產品素以高可靠性、卓越質量和創(chuàng)新性著稱,并在模擬和混合信號、射頻、功率以及嵌入式控制裝置領域掌握尖端技術。英飛凌的業(yè)務遍及全球,在美國加州苗必達、亞太地區(qū)的新加坡和日本東京等地擁有分支機構。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統(tǒng)和物聯(lián)網領域的半導體領導者。英飛凌以其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動低碳化和數字化進程。該公司在全球擁有約58,600名員工,在2023財年(截至9月30日)的營收約為163億歐元。英飛凌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IFX),在美國的OTCQX國際場外交易市場上市(股票代碼:IFNNY)。 更多信息,請訪問www.infine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