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01.200天大動刀后 阿里云只能進不能退
    • 02.政企業(yè)務小寒冬,互聯(lián)網增長疲軟,阿里云不能錯過AI大模型
    • 03.2024年,阿里云不能輸的五場仗
    • 04.結語:組織加速變陣云巨頭告別粗放擴張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刀刃向內后,阿里云如何坐穩(wěn)公有云頭把交椅?這五場仗不能輸

2024/01/24
1707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作者 |??三北,編輯?|??心緣

2024年,阿里云不能輸的五場仗。

智東西1月23日報道,1月19日,知名行研機構IDC發(fā)布數據,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有云(IaaS+PaaS)市場規(guī)模為 535.66 億元,阿里云仍憑借26.7%的份額穩(wěn)居市場第一,但相比去年同期仍有近5.8%的份額被華為云、天翼云、移動云等同行搶走。

或許是對這樣的形勢有預判,阿里云在過去一年主動做出了創(chuàng)立14年以來鮮有的巨大改變:1、從分拆到合并。年中籌劃從阿里集團拆分并籌備IPO,年底終止拆分。2、一把手更替。在位僅8個月的阿里云CEO張勇卸任,吳泳銘接棒。3、戰(zhàn)略倒向公共云。吳泳銘宣布實施AI驅動、公共云優(yōu)先的戰(zhàn)略。4、主干部門改組換將。成立公共云業(yè)務事業(yè)部、混合云業(yè)務事業(yè)部等新部門,原阿里云首席商業(yè)官蔡英華、阿里云副總裁陳雪松等人相繼離職。5、轉向盈利模式。

阿里云2024財年上半年(對應自然年2023年4~9月)的利潤17.96億元,超2023財年全年,但營收增長放緩。這些改變集中發(fā)生在200多天里,使得阿里云快速從分到合、從放到收、從肥到瘦,呈現(xiàn)改頭換面之態(tài)。

2024年,生成式AI正在加速爆發(fā)。近期,微軟的市值趕超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背后離不開生成式AI與微軟智能云Azure的巨大功勞,這讓國內云廠商再次看到AI風口的強大影響力。

實際上,正值國內的政企市場、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市場面臨小寒冬,各大云廠商都圍繞戰(zhàn)略、組織、產品線等方面調整了步調和打法,將炮口轉向生成式AI及大模型。

作為中國云計算產業(yè)的一大風向標,阿里云的一系列“折騰”是否助其沖破瓶頸?2024年,阿里云又面臨哪些不能輸的仗?本文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01.200天大動刀后 阿里云只能進不能退

阿里云仍是中國云計算產業(yè)的霸主,但霸主的位置坐得并沒有那么安穩(wěn)。研究公司Canalys近期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阿里云承接中國大陸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的市場份額為39%,其次是華為云的19%和騰訊云的15%。

但據Canalys稱,中國云計算市場的整體增長已大幅放緩,落后于全球市場。在過去200多天時間里,阿里云的變化看起來錯綜復雜,但可以簡單總結為:兩任掌門人先后兩次朝自己開刀。

第一刀落在2023年6月,來自于時任阿里云CEO的張勇。當時,退休的阿里創(chuàng)始人馬云罕見地現(xiàn)身云谷園區(qū)與張勇會面,當天張勇宣布將卸任阿里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專職于阿里云。張勇的直接目標是帶領阿里云拆分并年內沖刺IPO。云計算企業(yè)IPO的核心邏輯是更優(yōu)的規(guī)模、營收和利潤,這與阿里云要穩(wěn)固霸主地位的目標不謀而合。

為此,張勇馬不停蹄地對阿里云進行了“瘦身”改革:一方面,果斷砍掉定制化難復制的低收益率項目。智東西了解到,在6月期間,阿里云出現(xiàn)了一周里減少400多人的紀錄;據晚點LatePost報道,張勇上任后砍掉了幾十款產品,并裁撤了15%左右的產研人員。另一方面,轉出非核心業(yè)務部門,達摩院、釘釘陸續(xù)剝離阿里云,助阿里云減少開支。張勇的每一刀都落在了關鍵之處。根據阿里2024財年Q2(對應自然年2023年Q3)財報,阿里云的收入雖然僅同比增長2%至276.48億元,但經調整EBITA利潤達到14.09億元,同比增長44%,環(huán)比增幅達264%。

然而,瞬息萬變的外部環(huán)境卻給阿里云的走向獨立、做大做強當頭一棒,讓其面臨一個新的危機。大模型算力需求以恐怖的程度急劇爆發(fā),云巨頭們的AI算力儲備捉襟見肘;美國政府加強芯片限制的風聲傳出,“缺算力”成為國內整個云計算產業(yè)的痛點。

在這種背景下,剝離出來的阿里云沒有在資本市場受到預期一樣的歡迎。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阿里云沒能按計劃拿到融資。一家國際投資公司只愿意給阿里云250億美元的估值,遠低于其期待的400億美元。同時,張勇激烈的自我動刀引起了一些不良的連鎖反應,但箭已發(fā)出,沒有回頭的道理。知情人士說,在阿里巴巴剝離云計算部門后,就連阿里自己的商業(yè)化部門也反對云計算部門的服務收費,阿里云和電商業(yè)務在分拆后存在合作分歧,這也是影響其完成融資的一大原因。9月10日,張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長與CEO,由新任阿里集團CEO吳泳銘接手其阿里云職務。

第二刀很快被吳泳銘揮起。他在11月叫停阿里云分拆計劃,并隨即展開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強化公共云業(yè)務的主體地位。根據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財報電話會中的發(fā)言,停止分拆的原因,除了美國擴大出口限制致阿里云難以按預期提升股東價值;還“因為在AI驅動的高度網絡化、高度規(guī)?;氖澜缰校胍@現(xiàn)云業(yè)務的價值是離不開投資的。”阿里文化以“因時而變”而著稱,但如此高頻的變化實乃罕見。阿里云高層的每一次動刀都大刀闊斧,沒有太多退路可言,背后有更深層次的產業(yè)原因。

02.政企業(yè)務小寒冬,互聯(lián)網增長疲軟,阿里云不能錯過AI大模型

為什么如此不給自己留退路?不是阿里云自己找“不痛快”,而是實在存量市場“僧多肉少”情勢所致。

政務云市場已進入小寒冬。

2023年11月,IDC調低了未來5年中國數字政府整體市場規(guī)模預測,復合增長率下降2.9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承壓,整體市場預計進入相對低速的增長態(tài)勢。在這種背景下,具有更強財政兜底職能的國家隊云廠商相對具備優(yōu)勢。

占大頭的企業(yè)及互聯(lián)網市場也增長疲軟,以阿里云居于市場份額第一的視頻云為例,IDC《中國視頻云市場跟蹤,2023上半年》報告顯示:2023上中國視頻云市場規(guī)模達到46.2億美元,同比下滑7.0%。

傳統(tǒng)云業(yè)務增長疲軟,是全體云計算產業(yè)面臨的普遍性問題,AI大模型的出現(xiàn)讓云計算廠商們看到了新的市場藍海。微軟剛剛憑借生成式AI創(chuàng)造了超越蘋果的全球市值第一的成績,表明市場對趨勢的肯定。根據IDC報告,2023年企業(yè)全球生成式AI投資超194億美元(約合1392億美元),2024年將翻番。

然而,云大廠們前幾年在政企市場積累的工具卻難以遷移到AI大模型戰(zhàn)場,為之擴張的大批人才、團隊、產品、工具、方案及經驗都難以復用。這也是阿里云如此果斷地對自我進行瘦身的最大催化因素,砍去的正是這些難以標準化復制的項目和人員。

一邊著手內部大改革,一邊還能分出手來把AI大模型做得風生水起,阿里云展現(xiàn)了其強大應變能力。

阿里云在2023年2月就率先提出“全力投入生成式AI”,4月推出通義千問大模型并提出“用大模型把所有應用重做”,7月上線AI繪畫創(chuàng)作模型通義萬相,8月開源通義千問70億參數模型至免費可商用,10月推出通義千問 2.0并推出“百煉”大模型一站式平臺,魔搭社區(qū)模型下載量已突破1億。

在此期間,妙鴨相機、全民舞王、AI版釘釘等大模型應用相繼火出圈……阿里云踩準了「百模大戰(zhàn)」的每一個節(jié)點,實現(xiàn)了大模型應用智能云服務兩手抓。

但與此同時,阿里云通義千問大模型在阿里系產品中的落地并不及預期。一大原因是:分拆計劃導致通義千問大模型與阿里系產品結合不足?;貧w阿里集團將讓阿里云獲得淘天等兄弟集團更多的支持,但重新整合仍需要時間。

更值得一提的是,GPU算力成為稀缺資源,如何解決AI計算時代的GPU云服務供給問題,是阿里云必須直面的巨大挑戰(zhàn)。對此,吳泳銘提出的解法是堅持“一云多芯”,但可替代品AI芯片的尋找和適配更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事情。

此外,百密一疏,阿里云在忙于變革的同時還是忽略了一些生態(tài)陣地。1月5日,我國智能云服務領域首個國家標準計劃、云計算領域首個國家標準外文版計劃下達,起草單位中不乏百度、騰訊云、浪潮云等,卻不見阿里云的名字。這可能意味著阿里云要考慮拿回在智能云計算江湖應有的話語權。面對政企業(yè)務小寒冬,互聯(lián)網增長疲軟,阿里云在2024年不能錯過AI大模型風口。

03.2024年,阿里云不能輸的五場仗

2023年10月8日,工信部等六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fā)展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算力規(guī)模超過300EFLOPS(30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秒),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這意味著,我國智能算力量化指標提升超110%,預計將會有約56EFLOPS的智能算力增量市場。2024年,阿里云要制定何種發(fā)展策略以抓住大模型時代的算力機遇?除了已有的圍繞模型、產品及生態(tài)展開的布局,至少還有以下五場不能輸的仗。

1、瞄準增量市場,切入各地智算中心項目

近期,微軟市值超越蘋果的消息令人震撼,但在國內市場做云計算生意想要出頭,打法與國外巨頭有所區(qū)別。國內的云廠商無一不需要瞄準增量市場,響應國家行動計劃,搶占市場份額。阿里云要打贏這場仗,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投資或參與建設高效能、綠色節(jié)能的智算中心,保障56EFLOPS智能算力增量市場的供給。2023年10月,阿里云中標9.16億元的由京能集團承建和運營的北京AI公共算力平臺項目,這一項目就很具有代表性。

2、多元化采購,彈性調度,應對AI芯片供應短缺問題

云計算廠商依賴算力做生意,AI芯片供應緊張的問題,是當下中國云計算產業(yè)不可回避的挑戰(zhàn)。由于英偉達面向國內推出的新產品性能較弱,阿里、騰訊、百度和字節(jié)計劃今年從英偉達訂購的芯片數量大幅減少。阿里云原本就有“一云多芯”策略,當下更需要加強多元化采購,適配多樣化的芯片硬件。同時,通過彈性調度,構建靈活且高效的資源池,智能分配和調度不同架構的計算資源,滿足客戶多樣化的AI計算需求。

3、加強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高筑大模型時代的護城河

當下,已經有許多手握GPU算力的跨界玩家進場攪局,云計算廠家的競爭力在哪里?還是需要高筑大模型時代的護城河。推進異構計算、分布式計算等前沿技術,提升現(xiàn)有硬件資源的利用率,以更少的GPU資源實現(xiàn)更高的算力輸出,這是AI時代賦予公有云新的機遇;同時,堅持投入自研芯片開發(fā),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云巨頭長期發(fā)展的硬底牌。在備受關注的AI芯片研發(fā)方面,谷歌已經推出了AI芯片TPU v5p,用于Anthropic旗下的Claude大語言模型;AWS一邊與英偉達擴大合作的同時,也發(fā)布了兩款自研芯升級;大灣區(qū)首個服務大模型的智算中心“琶洲算谷·沙溪智算中心項目”搭載的是華為AI芯片昇騰910B……阿里云的AI大模型芯片方案是什么樣的?備受產業(yè)關注。而當芯片問題解決了,軟件系統(tǒng)和產品升級能不能以最快速度跟上,也是其決勝2024年新藍海的關鍵。

4、確保穩(wěn)定性,避免云技術系統(tǒng)性風險

穩(wěn)定性是云計算的根本,是公有云廠商的看家本領。存量的互聯(lián)網及政企市場仍是云巨頭收入大頭,如果沒有穩(wěn)定性,上面講到關于云計算增量市場的方方面面都是空談。

2023年,阿里云在穩(wěn)定性方面發(fā)生了不少事件。對此,阿里云CTO靖人近期在內部講話中提到:“我們任重道遠,今天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局面,會不遺余力投入……保證讓開發(fā)者及企業(yè)更有效、更放心的在阿里云上做業(yè)務開發(fā),這也是我們阿里云發(fā)展最核心的地方。”

阿里云需要從技術層面系統(tǒng)化解決風險。包括架構設計上面,避免單點問題引起全局風險;提高代碼質量,實現(xiàn)先進的架構理念;加強變更流程,通過流程和機制設計避免人為錯誤;此外還有利用智能化方式助力問題發(fā)現(xiàn)和解決,讓整個云的設施能夠自適應運維等……確保穩(wěn)定性,是阿里云2024年扳回一局的壓艙石。

5、加強內部資源和業(yè)務整合,確保戰(zhàn)略一致性協(xié)同

經過近一年的變動,鑒于組織架構調整可能帶來的合作分歧,阿里云還需要加強內部資源和業(yè)務整合,確保戰(zhàn)略一致性和協(xié)同效應。仍以AI大模型業(yè)務為例,阿里云為了優(yōu)化AI大模型在阿里系產品中的落地應用,可以通過建立跨部門的聯(lián)合項目組、強化內部培訓和溝通機制、以及制定明確的大模型應用場景對接規(guī)范來促進技術與產品的深度融合。

04.結語:組織加速變陣云巨頭告別粗放擴張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阿里云經歷了組織架構、領導人、戰(zhàn)略、業(yè)績等多方面的改變,使其快速實現(xiàn)了從肥到瘦,炮口也從政企市場轉向了AI新藍海?!癆I驅動”已被吳泳銘拔高到阿里集團最新戰(zhàn)略核心,阿里云的AI能力將優(yōu)先被阿里系產品采用,這更容易實現(xiàn)軟著陸??梢酝茰y,2024的阿里云亟需穩(wěn)下來,再跑起來。

而在這之前首先將看到的是,一些被改革刀鋒觸及的組織陸續(xù)自行脫落,為阿里云帶來一些連鎖反應。就在近期,2024年1月8日,阿里云副總裁陳雪松傳出已離職,他曾負責數字政府部的相關業(yè)務線。

此前2023年12月14日,阿里云首席商業(yè)官蔡英華傳出已離職,他在2022年4月憑借華為中國政企業(yè)務總裁的經驗,成為阿里大銷售部的一把手。隨著這些變化逐漸塵埃落定,阿里云商業(yè)化“一盤棋”的排兵布陣也將改變:從2021年5月建立的“18個行業(yè)部門+16個地區(qū)戰(zhàn)區(qū)”的政企市場打法陣型,轉向新的“公有云+混合云+海外業(yè)務”事業(yè)部分立的新商業(yè)化布陣。很難說阿里云不會再主動做出大變動,因為將“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句話寫進企業(yè)文化的阿里,已經把“求變”基因帶到了阿里云。

考慮國內外環(huán)境瞬息萬變的特點,阿里云仍可能做出新調整。但一系列變化中有不變的邏輯,那就是:所謂云巨頭,并不是要將自己的定位與某一個領域或風口綁死,而是在新風口來臨時,總是能瀟灑轉身,一腳登上時代的快班車。

巨頭轉身,一系列的反應還有待時間的驗證,阿里云的一系列舉措為國內其他云巨頭提供了參考。雖然其他云計算玩家的規(guī)模和業(yè)務特點有差異,但阿里云面臨的眾多問題具有行業(yè)普遍性。經過大刀闊斧改革的阿里云會講出什么新故事?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據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LTC2875HS8#PBF 1 Linear Technology LTC2875 - ±60V Fault Protected 3.3V or 5V 25kV ESD High Speed CAN Transceiver; Package: SO; Pins: 8; Temperature Range: -40°C to 125°C
$3.57 查看
KSZ8081MNXIA-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ETHERNET TRANSCEIVER, QCC32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1.71 查看
ISO1042DWV 1 Texas Instruments Isolated CAN transceiver with 70-V bus fault protection & flexible data rate 8-SOIC -40 to 125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暫無數據 查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