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chǎn)業(yè)圖譜

雙帶線的串擾問題

2024/09/02
1495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前面講了很多串擾的相關問題,一般都是關于同層的信號線以及相互之間的線間距,但在很多注重成本的產(chǎn)品中,比如消費類的筆記本,在低端系列會使用雙帶線來進行布線。

雙帶線以寬邊耦合和信號之間的額外串擾為代價的,對信號完整性是有影響的。

為了直觀體現(xiàn)雙帶線和同層的帶狀線串擾的區(qū)別,搭建相關的仿真電路,得出相關的波形和數(shù)據(jù)如下圖:

同層的信號與雙帶線,同樣的間距下,雙帶線的串擾比同層信號之間的串擾要小,這是因為不同層之間多了介質(zhì)厚度的因素。

但在實際的產(chǎn)品設計中,雙帶線是為了增加走線的密度,很多情況會存在相互之間有overlap重疊的情況。

帶狀線相互之間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情況串擾是什么樣的?仿真得出的波形和數(shù)據(jù)如下:

相關的數(shù)據(jù)整理如下:

相互之間沒有overlap僅相鄰,串擾幅值0.119mV

相互之間有一半線寬重疊,串擾幅值0.148 mV

相互之間完全重疊,串擾幅值0.159mV

既然雙帶線有串擾的問題,那如何減小雙帶線的串擾?有以下三種常見的措施:

1、斜角布線

雙帶線有重疊信號的走線,可以考慮交叉的走線方式,要求角度應不小于 30 度且不超過 150 度。

2、合理規(guī)劃走線方式

在雙帶線的層面,一層規(guī)劃水平走線,一層規(guī)劃垂直走線,通過交叉走線方式,來減小相互間串擾。

3、控制并行走線的長度

由于走線密度的問題,不可避免雙帶線有并行走線的情況。這時候需要注意平行走線的長度,有的資料給出的經(jīng)驗<400/freq(mil)其中 freq 以 GHz 為單位。比如PCIe3.0時,允許的最大并行長度是 400/4=100 mil。

除了上面三種常見措施,如果產(chǎn)品對板厚的管控不是硬性標準,還可以考慮加大介質(zhì)厚度來減小串擾,比如增大雙帶線之間的介質(zhì)厚度一倍,仿真的結果如下:

仿真的數(shù)據(jù)整理如下:

線與線緊緊相鄰沒有間距的情況,串擾幅值0.119mV-->0.071mV

線與線重復0.5W的情況,串擾幅值0.148mV-->0.081mV

線與線完全重復的情況,串擾幅值0.159mV-->0.085mV

也就是說,介質(zhì)厚度增大一倍后,雙帶線是否overlap 重疊對串擾的影響已不是很大。

總結

在常規(guī)的疊層設計中,一般選擇信號層和上下地平面相鄰,以保證信號質(zhì)量。在注重成本的產(chǎn)品設計中,相比于常規(guī)的疊層設計,拿掉一層core或者PP,換成雙帶線,同時為了保證PCB的板厚,就把雙帶線的介質(zhì)厚度增大(介質(zhì)厚度≥10H),以此來滿足產(chǎn)品性能。

雙帶線的設計指導原則和很多層數(shù)比較多的產(chǎn)品,比如服務器芯片測試板等,疊層設計會用到混壓的方式是類似的,都是基于低成本又保證高性能的原則,信號完整性工程師的基本職責也是終極目標就是保證產(chǎn)品的高級性價比。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shù)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shù)據(jù)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MPX4250DP 1 Motorola Semiconductor Products Peizoresistive Sensor, Differential, 0Psi Min, 36.25Psi Max, 1.4%, 0.20-4.90V, Through Hole Mount, PLASTIC, UNIBODY PACKAGE-6
$30.14 查看
LM35DM 1 Rochester Electronics LLC ANALOG TEMP SENSOR-VOLTAGE, 0.60Cel, RECTANGULAR, SURFACE MOUNT, PLASTIC, SO-8
$3.34 查看
QRE1113 1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Reflective Object Sensor, REFLECTIVE RECTANGULAR THROUGH HOLE, 1600/RAIL
$1.54 查看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chǎn)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公眾號:信號完整性學習之路;信號完整性相關基礎知識(設計,測試&仿真)總結+雜談(生活與職場)。 一起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