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一體這個概念,已經被炒熱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最近有一位讀者,剛剛離開了大廠去創(chuàng)業(yè),他的方向是感通一體。無論是通感,還是感通,都是把通(通信)和感(感知)進行融合,都是在進行資源共享,讓系統(tǒng)更加智能地提供所需的服務。
今天我們就從3GPP標準的角度,來了解一下通感場景的一些用例和需求分析。
01、3GPP 通感一體的標準制定組
三年前,也就是2022年,3GPP就在SA WG1組啟動了通感一體的可行性研究。如下圖所示為3GPP所有Group的列表,我們目前在學的標準都是出自圖中最左側TSG RAN也就是研究無線接入網絡(Radio Access Network)的組所指定的規(guī)范,例如RAN4和RAN5是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最常接觸的。
而SA WG1是屬于TSG SA這個大的組別,SA的意思是指Service & System Aspects。SA WG1(SA1)的主要目標是考慮和研究新的和增強的服務、特性和功能,并確定3GPP規(guī)范應滿足的任何相應的第1階段(Stage 1)要求。 這些服務要求記錄在由SA1負責的規(guī)范性標準中。
此外,隨著系統(tǒng)的不斷發(fā)展,SA1 還要考慮不同服務及其互通的要求。 互通方面既包括3GPP標準所提供服務的互通,也包括與3GPP外部網絡和標準的互通。SA WG1還考慮服務運營、計費和記賬方面的問題。因此,通感一體的研究就在SA1中進行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標準是3GPP TR 22.837 V19.4.0的Technical Report:
TR 22.837 | Study on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
02、通感一體的基本概念
首先,3GPP中的通感一體的英文叫法是ISAC(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那么感通一體是否就可以叫做ICAS(Integrated?Communication and?Sensing)?通信(Communication)我們都很熟悉了,sensing(感知)是什么意思呢?根據3GPP的闡述,sensing是指獲取環(huán)境和/或環(huán)境內物體特征信息的技術,它使用無線電波來確定物體的距離(范圍)、角度或瞬時線速度等。無線感知服務依賴于分析無線感知信號的傳輸、反射和散射。
雖說字面上通感和感通是相同的兩個字的組合,但順序的不同就產生了很大的差別。通感是在通信的基礎上做感知,感通是在感知的基礎上做通信,兩者要克服的技術壁壘不同,應用的場景也會有不同。
以下探討的是通感用例的場景,包括:
? 智能家居、高速公路、鐵路、工廠以及關鍵基礎設施周圍預定義安全區(qū)域的物體和入侵者檢測
? 汽車操縱和導航
? 公共安全搜救
? 降雨監(jiān)測和洪水
? 健康和運動監(jiān)測
03、智能家居入侵者檢測需求分析
對于智能家居場景中的入侵者檢測,由于室內物體或人體的活動,可以通過開啟5G終端設備例如CPE來進行,CPE可以發(fā)射5G信號,也會接收并測量反射信號,并將其作為感知信息,報給5G網絡或在本地進行處理。通過分析和收集多普勒頻移、幅度變化和相位變化等感知信息,可以檢測室內物體或人體的行為。
那么當有入侵者闖入時,入侵警報就可以發(fā)送到業(yè)主的智能手機上,業(yè)主隨即可以報警求助,財產得以保護。
此用例對于系統(tǒng)的潛在需求是什么呢?
5G網絡應為運營商提供一種機制,以授權UE進行感知,例如基于位置。
5G系統(tǒng)應支持UE根據可信第三方的請求執(zhí)行感知測量過程。
5G系統(tǒng)應提供機制,使運營商僅根據協議收集或公開可信第三方請求的傳感信息。
5G系統(tǒng)應支持UE使用從其他UE接收的信號執(zhí)行感知測量過程。
5G系統(tǒng)應支持UE在授權或非授權頻段執(zhí)行感知測量過程。
5G系統(tǒng)應能夠提供具有以下KPI 的感知服務:
智能家居入侵檢測傳感結果性能要求
我們來理解一下表格中的術語:置信度(Confidence level):describes the percentage of all the possible measured sensing results that can be expected to include the true sensing result considering the accuracy.?描述的是考慮到準確度,所有可能的測量傳感結果中可以預期包含真實傳感結果的百分比。
直白地說,就是所有感知到的數據結果中,有百分之多少是可信的。這里的置信度要求是95%。有了置信度,后面的指標才有意義。定位估計精度(Accuracy of positioning estimate):describes the closeness of the measured sensing result (i.e. position) of the target object to its true position value. It can be further derived into a horizontal sensing accuracy – referring to the sensing result error in a 2D reference or horizontal plane, and into a vertical sensing accuracy – referring to the sensing result error on the vertical axis or altitude.描述了目標物體測量到的感知結果(即位置)與其真實位置值的接近程度??梢赃M一步分為水平感知精度——指二維參考面或水平面上的感知結果誤差;以及垂直感知精度——指垂直軸或高度上的感知結果誤差。速度估計精度(Accuracy of velocity estimate):describes the closeness of the measured sensing result (i.e. velocity) of the target object’s velocity to its true velocity.?描述的是測量目標物體速度的傳感結果(即速度)與其真實速度的接近程度。感知分辨率(Sensing Resolution):describes the minimum difference in the measured magnitude of target objects (e.g. range, velocity) to be allowed to detect objects in different magnitude.描述的是能夠測量的目標物體的距離、速度的最小差異,以便能夠檢測到不同量級的物體。最大感知服務延遲(Max sensing service latency): time elapsed between the event trigger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ensing result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sensing result at the sensing system interface.觸發(fā)感知結果決定的事件與感知系統(tǒng)接口上感知結果可用之間經過的時間。
刷新率(Refreshing rate): rate at which the sensing result is generated by the sensing system. It is the inverse of the time elapsed between two successive sensing results.傳感系統(tǒng)產生傳感結果的速率。它是兩個連續(xù)傳感結果之間時間間隔的倒數。
漏檢率(Missed detection probability):is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not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target object/environment when the target object/environment is present. This probability is denoted by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events falsely identified as negative, over the total number of events with a positive state. It applies only to binary sensing results.是當目標物體/環(huán)境存在時,未檢測到目標物體/環(huán)境存在的條件概率。該概率表示為被錯誤識別為負值的事件數與正值事件總數之比。此方法僅適用于二元傳感結果。二元的意思就是檢測結果只有兩種可能的情況,比如存在或不存在。
誤報率(False alarm probability):is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falsely detecting the the presence of target object/environment when the target object/environment is not present. This probability is denoted by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events falsely identified as being positive, over the total number of events with a negative state. It applies only to binary sensing results.是指在目標物體/環(huán)境不存在的情況下,錯誤地檢測到目標物體/環(huán)境存在的條件概率。該概率表示為被錯誤識別為正狀態(tài)的事件數與所有負狀態(tài)事件數之比。它僅適用于二元傳感結果。所以在這個用例中,UE充當感知發(fā)送器和/或感知接收器,其他情況也可能適用。根據上面的表格,對于智能家居的入侵檢測感知的性能需求為:
場景:室內智能家居的入侵檢測
置信度:95%
定位估計精度:≤ 10米(水平/垂直)
速度估計精度:無
感知分辨率:無
最大感知服務延遲:<1000 ms
刷新率:<1s
漏檢率:<5%
誤報率:<2%
04、高速公路上行人/動物入侵檢測需求分析
針對如下圖所示的高速公路上行人和動物的入侵場景。目前,高速公路監(jiān)控系統(tǒng)主要基于路邊的基礎設施配備的傳統(tǒng)傳感器(如雷達、攝像頭),但道路監(jiān)控系統(tǒng)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它只對路側進行部分覆蓋,并且雷達可能用于單一用途,需要在同一位置部署不同類型的交通雷達,以滿足感興趣的區(qū)域各自的感知用例和要求。
如果路邊的基站已經用于提供5G通信覆蓋,那么這些5G無線信號還可用于感知環(huán)境來進行物體檢測。
假設行人、動物和車輛的尺寸和典型速度如下表所示。在高速路上行進的車輛中突然從車窗掉下一部手機,與此同時,高速公路附近農場里的一些動物正向道路靠近。周圍越來越多的車輛以極快的速度駛過。行人和動物被檢測到,并被精準地密切跟蹤。 在基站的感知區(qū)域內, 3GPP感知數據從RAN傳輸到核心網,在核心網中進一步處理成感知結果。移動運營商A將感知結果發(fā)布給路監(jiān)部門和地圖提供商。地圖提供商將弱勢行人和動物的位置添加到高清動態(tài)地圖中,并向接近車輛發(fā)出預警信息?;蛘?,路邊單元(RSU)連接到交通指揮中心進行管控。路邊單元向接近車輛發(fā)出預警信息。路監(jiān)部門工作人員立即響應,啟動臨時交通管理,并迅速趕赴現場,取回手機,并將動物驅離公路。
尺寸(米)
(長 x 寬 x 高) |
典型速度
(公里/小時) |
|
行人
(成人) |
0.5 x 0.5 x 1.75
|
5 |
動物
(羊/鹿) |
1.5 x 0.5 x 1
|
5 |
車輛 | 4 x 1.75 x 1.5
|
60 - 120 |
上述案例,利用了基站區(qū)域覆蓋、遠距離感知,鳥瞰高速公路環(huán)境監(jiān)控能力,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和安全監(jiān)管的精度和效率。潛在的系統(tǒng)需求如下:
系統(tǒng)應能夠支持基站進行感知。
系統(tǒng)應能夠支持選擇合適的基站進行感知,例如基于基站的位置、感知能力以及可信第三方應用請求的感知服務信息。
系統(tǒng)應能夠支持配置基站感知操作的方法(例如授權、感知激活和/或去活、感知持續(xù)時間、感知精度、目標感知位置區(qū)域) 。
系統(tǒng)應能夠支持基站將3GPP傳感數據傳輸到核心網的方法。
系統(tǒng)應能夠支持使核心網處理3GPP感知數據以獲取感知結果的手段。
根據運營商的策略,系統(tǒng)應向可信第三方開放合適的API,以提供有關感知結果的信息。
系統(tǒng)應能夠支持可信第三方應用請求的感知服務的計費數據收集(例如考慮服務類型、感知精度、目標區(qū)域、持續(xù)時間)。
根據運營商的政策,網絡可為運營商提供安全手段,向可信第三方公開所需感知服務區(qū)域位置的感知服務可用性信息(例如,感知服務是否可用以及支持的 KPI )。
系統(tǒng)應能夠支持以下KPI:
場景:戶外高速公路上的行人/動物入侵檢測
置信度:95%
定位估計精度:≤ 1米(水平);垂直不適用
速度估計精度:無
感知分辨率:無
最大感知服務延遲:<5000 ms
刷新率:<0.1s
漏檢率:<5%
誤報率:<5%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