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年,蘋果首次將 3D 攝像頭采用在智能手機中,從而帶動整個 3D 攝像頭產業(yè)快速發(fā)展,之后國內手機品牌紛紛推出帶有 3D 視覺的智能終端,希望在 AI 時代爆發(fā)之前搶占制高點。
在國內幾大品牌里面,華為、榮耀、小米、vivo、OPPO 、錘子、魅族、一加等先后發(fā)布了 AI+3D 視覺的產品,而在這一領域里,曠視科技占據了 8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 Face++成立于 2011 年,主要做計算機視覺相關技術研發(fā)與應用落地。
其創(chuàng)始人印奇是一個技術天才,高中還沒畢業(yè)就被清華大學選中。進入清華后,他入選姚期智的實驗班。姚期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計算專家、圖靈獎獲得者,他的“姚班” 培養(yǎng)出了大批科學領域的人才。在“姚班”印奇結識了他現在的另外兩位創(chuàng)業(yè)伙伴——唐文斌和楊沐。
從大二開始,印奇和唐文斌就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參與微軟人臉識別引擎的研發(fā)工作。那時候,印奇就對人臉識別技術很是著迷,畢業(yè)之后,他曾在微軟研究院全職工作一年,參與研發(fā)的引擎后來被應用在 X-box 和 Bing 等微軟產品中。
2011 年,印奇、唐文斌、楊沐 3 人在清華園創(chuàng)立曠視科技。他們當時的想法是從人工智能技術出發(fā),研制“機器之眼”,用它讀懂世界。
曠視科技是國內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早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一,其主要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開放云平臺,提供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的開放服務,主要應用于金融、安防、智能手機、零售等板塊。
成立之初,曠視科技獲得了聯想之星天使融資;2013 年獲得創(chuàng)新工場百萬美元 A 輪投資;2015 年獲得來自啟明創(chuàng)投、創(chuàng)新工場 2200 萬美元 B 輪融資;2016 年獲得建銀國際、富士康集團融資。在 2016 年底完成新一輪的 1 億美元融資后,曠視科技的估值已至 20 億美元。
2017 年 10 月,曠視科技宣布完成 C 輪 4.6 億美元融資,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領投,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戰(zhàn)略領投,本輪融資由 C1、C2 兩輪構成,同時引入包括中俄戰(zhàn)略投資基金、陽光保險集團、SK 集團等新的重要投資者,騰達資本作為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這一數字打破了當時國際范圍內人臉識別領域的融資紀錄。(后來該記錄被商湯科技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 C 輪融資中,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支付服務提供商。曠視科技為螞蟻金服提供了臉部掃描系統(tǒng)。
阿里巴巴對此消息也不予置評。但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其正在加大對中國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投資,希望在其不斷發(fā)展的互聯網和零售業(yè)中采用這項技術。
入股曠視科技后,所謂“中國 CV 四獸”,四分之三已“站入”阿里旗下。阿里巴巴在早先就投資了依圖科技和另一家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公司商湯科技。
據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是世界最早一批用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人臉識別產品商用的人工智能企業(yè),曾以“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
2015 年,3 月 16 日的德國漢諾威 IT 博覽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親自演示了“刷臉”支付,也讓背后技術提供方曠視科技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2015 年之后,曠視科技發(fā)力 AI+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從 0 到 1,將成熟的技術在金融、商業(yè)、安防等領域諸多領域落地。
2017 年,曠視科技開始布局手機市場。隨后一舉推出人臉支付、人臉識別解鎖、人像光效、人像背景虛化、視頻美化、3D Animoji 等一系列移動端 AI 產品,以滿足不同手機廠商在人臉解鎖、圖像增強、相機增強、智能圖像和視頻處理上的需求。
在今年 8 月召開的“探索未知的深度 3D 視覺產業(yè)先鋒研討會”上,曠視科技首次發(fā)布了“軟硬一體”的移動端 3D 感知全棧解決方案,曠視科技云事業(yè)部高級副總裁吳文昊介紹稱,“手機 3D 視覺領域雖然已有多種類型的應用案例出來,但該領域包含算法和模組的軟硬一體整體解決方案仍是缺位的,曠視科技正在嘗試一種從上往下的整合方案?!?/p>
短期來看,曠視的首要任務就是賦能全球十億攝像頭,所以手機市場一定是主戰(zhàn)場。
吳文昊表示,在曠視發(fā)布的軟硬一體移動端智能 3D 產品解決方案中,最上面一層是 3D 應用層,往下依次是 AI 算法、解決方案,最后到攝像、傳感等硬件設備制造。
當前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領域正在經歷新一輪的 AI+3D 前沿技術洗禮,3D 視覺領域迎來手機、算法和設備廠商的瘋狂涌入。
截止到今年 10 月份,曠視科技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 API 已經服務了近 7 萬開發(fā)者,已被調用 60 多億次。
?
依靠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技術和商業(yè)布局,2011 年才成立的曠視科技僅用不到 8 年時間,躋身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公司,據了解,曠視科技團隊已超過 1500 人,并在北京、南京和美國西雅圖分別設立了獨立研究院,除了智能手機外,已為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想、富士康、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萬科等行業(yè)頭部為代表的上千家企業(yè)提供了智能化的產品和服務。如今,曠視科技已于 AI 層、芯片方面已與高通、紫光展銳等達成合作。
從相關媒體發(fā)布的數據來看,目前全球范圍內共有兩千余家人工智能企業(yè),其中有近六百家分布在中國,行業(yè)的角逐十分激烈,不少的企業(yè)就因為競爭力的缺失而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邊緣化,作為人工智能行業(yè)的獨角獸,曠視科技在發(fā)展過程中越戰(zhàn)越勇,這家企業(yè)的成功密碼是什么呢?
曠視科技的副總裁謝憶楠對人工智能行業(yè)的發(fā)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他道出了曠視科技平穩(wěn)發(fā)展的一個主要原因:“技術在人工智能企業(yè)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擁有技術就可以成功,人工智能產業(yè)是一個非常注重模式的行業(yè),技術和場景的結合十分重要,企業(yè)在實際的應用中逐步地對技術進行完善,曠視科技近些年來在花費巨大的精力去做一件事,那就是在應用層面進行不斷探索,打造出了閉環(huán)模式”。
曠世科技目前將發(fā)力點放在了安防、物流、手機、零售四個領域,指向性非常強,以曠視科技的核心應用場景為例,比如在安防解決方案中,曠視基于領先的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等核心技術打造出了城市天眼智能安防系統(tǒng),為安防抓逃、走失老人和兒童尋回等業(yè)務提供技術支撐。又如在移動端智能解決方案中,曠視已經為 vivo、OPPO、小米、華為等 80%的國內一線手機品牌提供了人臉解鎖、人像光效、3D 結構光等 AI 技術,不但給手機廠商塑造了強大的競爭力,同時也給終端消費者帶來了更優(yōu)質的手機使用體驗。同時該公司還在算法方面與時俱進,構建了從算法、產品、解決方案、數據最后再回到算法的閉環(huán)體系,形成一個首尾相連的鏈條,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算法處于不斷的升級狀態(tài)中,持續(xù)地為相關行業(yè)賦能。
公司遵循著 1+3(AI cloud+3 IoT 場景)的商業(yè)模式,在解決眾多行業(yè)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同時也實現著自身的平穩(wěn)發(fā)展。
目前,曠視科技依然在持續(xù)加大研發(fā)投入,并傾力打造應用平臺,解鎖更多應用場景。在金融安全、城市大腦、手機智能三個方向上加大力度,以實現更好的落地,形成產業(yè)上、下游的整合。堅持技術信仰和價值務實的初衷,曠視將用技術給行業(yè)帶來新動能,讓機器看懂世界,讓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更多美好。
據消息透露,目前曠視科技收入的四大板塊來自于智能安防、FaceID、Face++、智能地產這四大板塊。其中智能安防收入占比由去年的 17%已經增長到 44%,未來將超過 50%。而安防領域的主要付費客戶便是政府。而 FaceID 占到收入的 35%,Face++占到收入的 5-10%,智能地產占到收入的 5-10%。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目前的落地和盈利方式主要來自于安防和人臉識別兩個方面。
?
談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時,曠視科技 CEO 印奇表示,公司未來三年主要做兩件事:賦能機器之眼、構建城市大腦。他認為,安防是未來城市和物聯網的雛形,它未來一定是偏網絡化、中心化、多層級的一個解決方案,曠視科技在這其中的定位就是做“賦能的機器之眼”。該賦能技術的核心不是 SDK 或者 API,而是云和端的結合。賦能的本質就是打通數據的鏈路,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閉環(huán)。
商湯科技 CEO 徐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未來"云加端"是一個必然的走勢,看終端設備,手機大概有 37 億臺聯網設備,全世界每天有 2.5 億只安防攝像頭在運行; 2020 年,中國所有的智能攝像頭加上聯網設備將達到 10 億只,完全集中化可能不行,因此需要在端前置化布局,而這么多東西背后也需要整體調控,所以云和端的結合是必然。”
據中國安防網的統(tǒng)計,2016 年我國安防行業(yè)總體規(guī)模已達 5687 億元,同比增長 17%;預計未來兩年國內安防市場將維持 15%的增速,2018 年安防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 7521 億元。智能安防行業(yè)已成為計算機視覺領域最熱門的 AI+行業(yè)落地方案之一,除了有新興的創(chuàng)業(yè)獨角獸公司曠視、商湯、云從、依圖等布局外,老牌的??低?、浪潮集團等也扎根其中。
印奇覺得,曠視科技的核心優(yōu)勢在于它是世界最大面部識別云平臺,并且有著強大的軟硬件結合能力。
從 2015 年起,曠視科技開始涉足硬件,目前為止一共生產了 6 款物聯網智能感知攝像頭,1 款智能物流機器人,服務了幾十家機器人企業(yè)。但是其真正的殺手锏是一種“類人腦神經元算法”的深度學習算法?!巴ㄟ^這種技術框架,他們可以用大規(guī)模的數據對算法進行"訓練",從而提升"智力"?!庇∑姹硎?。
關于何時上市的問題總是避免不了的。
對此,印奇表示,“未來兩年左右的時間,會有純深度學習或純人工智能的公司走上公開市場,曠視希望自己是第一個,但這并不是曠視的目標。曠視的價值在于未來的五到十年?!?/p>
與非網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