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免費獲取】《證券研究報告:如何把握元宇宙的投資機會?》
前往【技術文檔】專區(qū),獲取更多 相關資料
元宇宙大爆炸才剛剛開始。
如果說當下最熱名詞是什么,元宇宙當仁不讓。
那么什么是元宇宙?2021年會成為元宇宙元年嗎?C次元今天讓你三分鐘了解所有想知道的問題。
2021年進入倒數第兩個月,元宇宙大爆炸一般的出現在了科技圈和大眾的視野里。騰訊、字節(jié)跳動等紛紛進入相關領域,國外臉書、微軟、英偉達等科技公司也均已入局。隨著Facebook正式改名為Meta(中文譯為元宇宙)徹底地引燃了大眾的興趣。
Facebook表示這算是重大品牌重塑計劃的一部分。該公司表示,它將更好地“涵蓋”它所做的事情,因為它將其影響范圍從社交媒體擴展到虛擬現實 (VR) 等領域。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10月29日表示,Facebook 將其公司名稱更改為 Meta,有效地將 Facebook 的同名服務降級為該公司的子公司之一,與 Instagram 和 WhatsApp 并列,而不是總體品牌。
而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扎克伯格提到的Metaversa-元宇宙,科技巨頭競相入局“元宇宙”究竟有何種魅力?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而這個世界為什么需要元宇宙?
01、“元宇宙”源起
“那是超元域(元宇宙)的百老匯,超元域的香榭麗舍大道。它是一條燈火輝煌的主干道,反射在阿弘的目鏡中,能夠被眼睛看到,能夠被縮小,被倒轉。它并不真正存在,但此時,那里正有數百萬人在街上往來穿行?!边@是第一次元宇宙的概念在元宇宙前傳《雪崩》中被準確描寫出來,這一年是1992年。
至此,多元宇宙的世界逐漸打開。那么為什么說2021年會是元宇宙的元年呢,首先來說在2021年前的鋪墊條件。2020年全世界面臨了諸多挑戰(zhàn),這也成為了人類社會虛擬化的臨界點。
首先疫情加速社會虛擬化,新冠疫情隔離政策下,全社會上網時長大幅增長,“宅經濟”快速發(fā)展。因此,線上生活由原先短時期的例外狀態(tài)成為了常態(tài),由現實世界的補充變成了與現實世界的平行世界。
并且,大家對于元宇宙的認知發(fā)生轉變,虛擬的并不是虛假的,更不是無關緊要的。其次,生活發(fā)生遷移,線上與線下打通,人類的現實生活開始大規(guī)模向虛擬世界遷移,人類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
這些變化都為元宇宙的爆發(fā)蓄力,2021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元宇宙元年,是因為‘元宇宙“呈現超出想象的爆發(fā)力,其背后是元宇宙要素的“群聚效應”近似1995年互聯網所經歷的“群聚效應”。
02、什么是元宇宙?
在現下的認知來看,元宇宙可能看起來像是虛擬現實 (VR) 的增強版——但有些人認為元宇宙可能是互聯網的未來。事實上,人們相信元宇宙對和VR 之間的差距可能就像現代智能手機和1980 年代第一批笨重的手機之間的差距一樣。
元宇宙的英文是metaverse, meta(超越)+universe(宇宙),元宇宙可以說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又獨立于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是映射現實世界的在線虛擬世界,是越來越真實的數字虛擬世界。
在 metaverse 中,用戶可以使用耳機進入連接各種數字環(huán)境的虛擬世界,而不是在計算機上。與目前主要用于游戲的 VR 不同,這個虛擬世界幾乎可以用于任何事情——工作、娛樂、音樂、約會、電影旅行——或者只是閑逛。
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tài),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于區(qū)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社交體系、身份系統(tǒng)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這是清華大學給出的暫時定義,因為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發(fā)展,演變的概念,不同的參與者仍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斷豐富著它的含義。
通俗來講,想象你住在《動物森友會》里的一個島上,每天打工做任務,并且出售自己設計的家具和服裝,用掙來的錢叫了一份外賣,還買了一個虛擬藝人演唱會的票。在演唱會你認識了幾個朋友,并相約在線下見面。這是不是有一種多元宇宙融合的感覺。
但元宇宙不等于是電子游戲也不是虛擬世界,元宇宙的公式是元宇宙等于虛擬世界乘以現實世界。扎克伯格強調“元宇宙”是一個長期產品,現在暫時還不存在。“你可以把元宇宙看作是一個具身性的互聯網。在這里你不再瀏覽內容——而是在內容中。”扎克伯格說。
03、為什么需要元宇宙?
當前互聯網產業(yè)的主要瓶頸是內卷化的平臺形態(tài)。在內容載體、傳播方式、交互方式、參與感和互動性上長期缺乏突破,導致“沒有發(fā)展的增長”。元宇宙是打破桎梏,走出內卷的一個契機。
技術渴望新產品的出現,例如AI、XR、數字孿生、5G、大數據等對多種新型技術的統(tǒng)攝性想象。資本也一直都在尋找新出口,現實疊加虛擬打開廣闊商業(yè)潛能。用戶也一直期待著刺激的新體驗,他們能夠感受全新的交互體驗從而擺脫“拇指黨”。例如,可編輯開放世界,體感世界,真沉浸式社交,創(chuàng)造性游玩。還記得斯皮爾伯格2018年的電影《頭號玩家》?這部“老”電影,就為我們展示了元宇宙的部分基礎玩法。
Facebook早在2021年6月5日收購Unit2 Games,擁有了類似Roblox+Fortnite的元宇宙游戲平臺《Crayta》。除了Facebook全世界入股元宇宙的公司還有Roblox、Epic Games,微軟,字節(jié)跳動和騰訊。
現階段,中國在元宇宙方面屬于悶聲干大事的階段,能夠看到騰訊,字節(jié)跳動和網易都先后在該領域有所涉獵,尤其是財大氣粗的騰訊已經有了一套完善的元宇宙資本布局。
以騰訊為例,其元宇宙布局宏大,可無線縫合我們社交、生活、消費的各種平臺,跨越了AR、VR、音頻、互聯網和物理世界。更重要的是,騰訊在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具備了相當的競爭力,算得上是國內競逐元宇宙企業(yè)中的全能型選手。
當然,入場元宇宙的正確通道是投資而并非完全擁有,對于本身就具備去中心化特征的元宇宙來說,把籌碼分散在平臺和內容創(chuàng)造者之間,而不是試圖建立一個中央平臺,是更合理的選擇。
國內巨頭們對元宇宙如此熱衷,是可以理解的。僅從搜索熱度來看,國人對次的熱情和關注即可見一斑:4月18日,元宇宙相關關鍵詞的搜索熱度達到峰值,這可能這和4月13日Epic Games獲得10億美元投資和4月20日游戲引擎研發(fā)商代碼乾坤(號稱:中國版Roblox)獲字節(jié)跳動近1億人民幣的戰(zhàn)略投資有關;在10月末,由于Facebook更名事件,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又被重新炒熱。從世界范圍來看,國內搜索引擎對于“元宇宙”的搜索量最高,也側面證明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無限潛力。
說回到Facebook改名這件事,外網關注更多的是這次改名是否和丑聞相關。在10月末,Facebook再出大規(guī)模丑聞。前員工豪根泄露了幾項內部研究表明,Facebook故意允許仇恨言論在其平臺上發(fā)生。他還提到,該公司的高層意識到不受控制的賬戶的潛在危害,但他們選擇忽略它。所以外媒紛紛認為這次改名事出有因,是為了轉移大眾對于丑聞的注意力。
試圖改變一個為人所熟知的公司名并不簡單,實際上很多大型科技品牌重塑都失敗了。幾乎沒有人稱 Google 為“Alphabet”,但它確實在 2015 年更名為“Alphabet”。所以無論改名的原因是為了轉移注意力還是重塑品牌,都是有一定風險的。
“Meta”品牌的重塑需要時間耐心和技術,在確保核心業(yè)務不落下風時,需要面對的內外壓力不容小覷。而元宇宙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接下來元宇宙何時能夠落地成功并且為品牌帶來利益,仍然任重道遠。
微信號|汽車公社 C次元
作者:馬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