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小伙伴們在上學或者學技術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專業(yè)名詞,今天就用這篇文章吐槽一下計算機與電子工程領域哪些糟糕的翻譯。
1、缺省
這個詞我第一次見的時候,讀成了缺xing,感覺這么高大上的詞匯一定不能讀sheng。因為讀音的問題導致我對這個詞理解一直不準確。后來某一天頓悟,想探究這個詞到底怎么來的,有沒有可能是「缺少」+「省略」的縮寫詞?一查還真是。。。
缺省是由英文「default」翻譯過來的,default在英文造詞上可以看做兩部分,即de(消除) + fault (錯誤),意為這個值可以消除程序中的錯誤。缺省的定義為:在沒有決策者干預情況下,對于決策或應用軟件、電腦程序的系統(tǒng)參數(shù)的自動選擇.
default的英文翻譯為“默認”、“違約”、“未到場”。從用戶理解的角度看,翻譯為“默認”最容易理解,但也有人認為“默認”不夠準確,翻譯為“候補值”或者“預設值”更為合理。
2、魯棒性
第一次接觸魯棒性(robustness)這個詞是學習《自動控制原理與系統(tǒng)》這門課。魯棒性指在外部條件或參數(shù)發(fā)生變化時,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的預期性能。
也有人翻譯為:“健壯性”、“穩(wěn)健性”、“頑健性”、“可靠性”,不過這些通通不如“耐操性”更容易理解。但翻譯講究“信達雅”,耐操性和魯棒性均不符合“雅”的標準。
前幾天和同事打羽毛球,幾個殺球都被對面接到了,我對面的大漢直接來了一句“這么耐操的嗎?”就非常應景,總不能說他魯棒性好吧???
3、句柄
第一次知道句柄(handle)這個詞是在學習perl的時候,當時要對文件做處理,翻了一下書,本來學的好好的,結果一個句柄把我整懵了。。。還不如翻譯成“把手”、“把柄”得了。
4、池化
學習CNN的時候會接觸,做AI芯片執(zhí)行CNN算法也會接觸。池化(Pooling)是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它實際上是一種形式的降采樣。
還真就是直接翻譯。。。
5、使能
英文Enable,前綴en-就是使的意思,able就是能夠,合起來就是使能。
這個詞在IC設計中再熟悉不過了,可能因為太熟悉了,所以感覺沒有那么不可接受,不知道外行的小伙伴覺得“使能”翻譯的合理不。
6、摩爾定律
我在《了不起的芯片》里寫過,翻譯為“摩爾規(guī)律”更合適。
除此之外,我還提名「套接字」、「宏」、「邏輯綜合」、「正則表達式」。
有的時候不得不說,一個爛翻譯真的會影響對概念理解,進而影響一門課的成績或者一個方向的深入探究,甚至,還會影響心情。。。這都是些什么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