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MOMAP文獻賞析 | 取代位點對用于脂滴檢測的NAPBr染料的雙光子吸收和激發(fā)態(tài)性質的影響的理論研究

2021/02/19
243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01 引言
雙光子熒光染料在生物醫(yī)學成像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很少詳細說明取代位對幾何結構和光物理性質的影響。對于一系列新型脂質滴檢測染料,我們分析了分子的光學和非輻射躍遷性質。通過分子內的弱相互作用和電子-空穴分析解釋其內部機理。這為研究具有AIE特性的TPA染料提供了參考。所有染料均具有出色的光物理性質:高熒光量子效率,大斯托克斯位移和TPA截面。這在生物學和醫(yī)學領域對脂滴的檢測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潛力。本文選取了實驗同行的NAPB分子,利用MOMAP軟件計算了發(fā)光效率和無輻射躍遷過程,從理論的角度解釋了NAPBr雙光子熒光染料具有分子高熒光量子效率的內在機理。

02 成果簡介
王泓洋等人通過MOMAP計算的磷光發(fā)射光譜和振動分辨光譜,合理的解釋了實驗上NAPBr雙光子熒光染料具有分子高熒光量子效率的原因。具有不同取代位點的分子可能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例如出色的TPA能力或高熒光量子效率。它甚至可以為實際選擇中所需的優(yōu)質染料提供參考。在這項工作中,檢測了分子構型與光學性質之間的關系。討論了OPA,OPE,TPA和非輻射過渡。基于DFT理論對計算進行了研究。事實證明,染料在不同溶劑中具有相似的光物理規(guī)則,并且仔細研究了其內在機理。我們分析了不同取代位對分子結構和光學性質的影響。在分子OPA和OPE過程中,99%的分子軌道源自HOMO到LUMO的過渡。電子空穴分布和遷移分析證明,熒光發(fā)射機理是供體和受體之間的電荷轉移。容易發(fā)現(xiàn)NAPBr-m(間位取代)的RIR較小,這是其較大的熒光量子效率的原因。結合與NAPBr-p(對位取代)差別不大的TPA能力,可以將其視為要研究的AIE分子??梢杂秒娮涌昭ǖ姆植己娃D移來解釋。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可以為設計TPA熒光染料提供參考。該研究發(fā)表于Chinese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題為“Effect of substitution site on two-photon absorption and excitedstates properties of Lipid droplets detection NAPBr dyes: a theoreticalperspective”。

03 圖文導讀

 

圖1. 研究的化合物結構式。

圖2. 水中三個分子的幾何結構和數(shù)據。它們以頂視圖和側視圖顯示。二面角θ1:C14-C13-C33-C35,鍵長B1:Br-C。最后彩色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圖3. 苯環(huán)與萘之間的溴原子和氫原子的δg等值面圖,等值面梯度為0.001。圖片的底部是ρ(r)和λ2的值,分別由不同的顏色和相應的交互類型表示。

圖4. 具有大重組能量的振動模式的重組能量和位移矢量。

表1.具有相對較大的Huang-Rhys(HR)因子(> 0.1)和重組能量(Ere)的振動模式和頻率。

表2.水中分子的熒光特性,包括垂直激發(fā)能(Evt),S1和S0之間的絕熱能差(Ead),輻射衰減率(kr),非輻射衰減率(kic),RMSD,重組能(Ere)和熒光量子效率(Φ)。

表3.CH3CH2OH和丙酮中的熒光特性,包括輻射衰減率(kr),非輻射衰減率(kic),RMSD,重組能(Ere)和熒光量子效率(Φ)。

04 小結
本文利用MOMAP軟件,計算了NAPBr雙光子熒光染料的發(fā)光效率和無輻射躍遷過程,解釋了具有分子高熒光量子效率的內在機理。電子空穴分布和遷移分析證明,熒光發(fā)射機理是供體和受體之間的電荷轉移。它與非輻射過渡過程密切相關。結構變化(尤其是苯環(huán)旋轉)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低頻模式下重組能量較高。熒光量子效率與取代位緊密相關。間位取代的分子具有更強的抑制非輻射能量損失的能力,從而提高了熒光量子效率。考慮到性能的所有方面后,它具有更好的雙光子熒光特性。這些結論對后來具有AIE特性的TPA染料研究所和脂滴的檢測非常有幫助。

文獻說明

1.   文獻信息:Effect of substitution site on two-photon absorption and excited statesproperties of Lipid droplets detection NAPBr dye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Chin. J. Chem. Phys,ID:CJCP2007134.R1)

2.    文獻作者:Hongyang Wang, Xiaofei Wang,Jianzhong Fan, Yong Zhou

3.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周勇范建忠課題組-王泓洋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致力于開發(fā)材料設計軟件、集成電路工藝參數(shù)提取軟件及集成電路器件設計,為廣大電子材料及電子器件從業(yè)人員提供強大的科技計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