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的大浪潮之下,國內阿里、華為、螞蟻金服的巨頭陣營手握最充足的彈藥,PingCAP、巨杉網絡等明星數據庫廠商在資本的迅猛推動下,正一步一步踏入資本和技術涌動交織的沃土。
甲骨文面臨嚴重的[腹背受敵]
數據庫系統(tǒng),成型于上個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領域三大基礎軟件系統(tǒng)之一。早期的數據庫以關系型為主,甲骨文也是在關系型數據庫上大殺四方,取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
但是,風水輪流轉,這一次,甲骨文很難再香下去了。
2010年開始興起的云計算浪潮,真正對數據庫系統(tǒng)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全球大型電商在起步時期都離不開Oracle,亞馬遜、阿里巴巴分別是甲骨文全球、亞洲最大的客戶,巨額的費用壓得這些大企業(yè)都有些喘不過氣。于是,他們開始紛紛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在權威資訊機構Gartner最近公布的2011-2021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全球市場格局報告里,更早向云戰(zhàn)略轉型的微軟首次超越甲骨文登頂;
同時,前十名中出現了4家云計算廠商,以谷歌云、阿里云為代表的新勢力表現亮眼,分列第6位和第7位,不斷縮小與甲骨文、IBM之間的差距。
在2013年前后,信息安全的政策導向倒逼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加速,國內[去IOE]的潮水向甲骨文洶涌沖擊。
究其原因,核心要素有三個:
①2017年開始,行業(yè)互聯網化和數字化加速,數據量暴增,近兩年數字經濟成為國策,高并發(fā)數據需要得到處理;
②分布式、云原生等技術概念出現,變革了云技術發(fā)展,云數據庫帶來了增量創(chuàng)新而不是存量替代,云從基礎設施上升到對業(yè)務的處理,從而受到認可歡迎;
③國產替代在成本和性價比和輿論導向上都占盡優(yōu)勢,數據庫也成為了火熱的[國貨]。
云數據庫讓國產數據庫實現[變道超車]
云計算的出現,讓國產數據庫擁有了比肩國外數據庫的能力,給了中國數據庫突破數據庫格局的機會。
Gartner數據顯示,大多數數據庫收入增長都發(fā)生在云上,本地增長正逐步萎縮。
根據預測,云數據庫的市場份額有望在2021年占比達到50%;2023年世界上則會有約75%的數據庫跑在云端。
同樣,IDC預計到2021年,年產值296億美元的商業(yè)數據庫市場會收縮20%—30%,原因是認為甲骨文無法足夠快地從傳統(tǒng)的商業(yè)數據庫轉向基于云的訂閱模式,以實現轉型。
伴隨著云化、數字化浪潮在全球逐漸蔓延,我國企業(yè)打造的云數據庫產品也在國際市場與行業(yè)頭部公司開始了同臺競技。
在云數據庫領域,國內與國外的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差距,甚至在一些高并發(fā)的場景上,國產數據庫更具有優(yōu)勢。
目前,國內以互聯網廠商為背景的主流的數據庫產品均實現了云化,如PolarDB、OceanBase、TDSQL、TiDB等。
國產數據庫在高一致性、高可靠性等核心能力上的表現并不遜色傳統(tǒng)的經典數據庫,同時在成本上,替換國產數據庫也還可為用戶降低成本。
這幾年隨著互聯網基因的廠商進入,做到了完全的國產和自主可控。資本的進入和關注,很大程度可以幫助這些廠商找到最好的人來做最好的產品。
國產數據庫中小公司憑借其中立、跨云與資本加持,可能并不落下風。
資本助力下國產數據庫市場規(guī)模被撬開
2020年,全球數據庫市場規(guī)模達到671億美元,中國數據庫市場規(guī)模約為240.9億元, 占比約 5.2%。
未來將繼續(xù)保持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庫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688.02億元。
2020年全球數據庫市場規(guī)模為671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據庫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798億美元,中國的IT總支出將占全球12.3%。
預計,中國數據庫市場在全球的占比將在2025年接近中國IT總支出在全球的占比,中國數據庫市場總規(guī)模將達到688億元,CAGR為23.4%。
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庫市場規(guī)模占全球數據庫市場規(guī)模的13.35%,較2020年的5.2%增長8.13%。
“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加強原創(chuàng)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提升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
CPU、操作系統(tǒng)、數據庫作為基礎軟硬件的核心基石,對其核心關鍵技術的自主掌握異常關鍵。
在科技自立自強的大方針下,政府采購發(fā)揮著異常關鍵的作用,給予了自主技術發(fā)展的空間和發(fā)揮的舞臺,相信在信創(chuàng)工程的引領下,國產數據庫逐步縮小與美國數據庫的差距。
今年3月,中央政府采購網發(fā)布《中國國家機關2021年數據庫軟件協(xié)議供貨采購項目》成交公告,從入選采購名錄的企業(yè)來看,除甲骨文和微軟之外,其余入圍的三十家企業(yè)均為本土企業(yè)。
入圍的名單中,國產數據庫份額占90%以上,這也意味著國產數據庫產品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價值已獲得政府客戶的高度認可。
去年,在很多國家云上的數據庫超過了云下。比如國內阿里云的云上數據庫市場份額超過了甲骨文,全球范圍內AWS Aurora的市場份額也超過了甲骨文,在美國Aurora也超過了甲骨文。
國產數據庫逐漸形成的[三大陣營]
第一個是以人大金倉、武漢達夢、南大通用、神舟通用等四家供應商為代表的傳統(tǒng)陣營,依托科研院校,同時也承接科研任務;
第二個是以阿里、騰訊、華為等為代表的 IT 大廠陣營,從技術戰(zhàn)略投入開始,在開發(fā)出滿足自身需求的產品后走向市場;
第三個是以 PingCAP、巨杉為代表的獨立廠商陣營,創(chuàng)始人均為國際數據庫大廠的資深人員,以商業(yè)資本為支撐,有深厚的技術功底。
國產數據庫的民族主義要做的,就是把補貼和商業(yè)資本結合起來,補貼引導資本,資本為市場負責,既要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又要解決發(fā)展的問題。
結尾:
所像甲骨文這樣的典型閉源數據庫的市場份額一直在萎縮。可以預見,一場浩浩蕩蕩的開源變革正在或者即將沖刷整個市場,而這之中,勢必會長出新時代的公司。
部分資料參考:
雷鋒網:《國產數據庫,不是造富神話》
虎嗅:《被資本盯上的國產數據庫》,《國產數據庫的經濟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