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三大運營商2021上半年云業(yè)務收入情況
    • 沖出重圍,交出優(yōu)異答卷
    • 2019年中國移動“云改”后,移動云開始加速跑
    • 政企業(yè)務,突圍的關鍵
    • 云網融合,最大的王牌
    • 堅守陣地,補齊短板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財報為證,電信云冉冉升騰

2021/08/31
275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近日,三大電信運營商發(fā)布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云業(yè)務收入和增速成為最大看點之一:天翼云和移動云收入增速均突破100%,上半年收入已超越2020全年。這一成績在IDC近日發(fā)布的國內公有云市場份額榜單中得到印證,2021年第一季度,移動云躋身公有云榜單前十,天翼云守住了第四的位次,緊隨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從“望塵莫及”到“異軍突起”,電信運營商這一路是如何走來的,還將面臨哪些挑戰(zhàn),在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公有云市場,該如何構筑自身的優(yōu)勢壁壘呢?

三大運營商2021上半年云業(yè)務收入情況

 

沖出重圍,交出優(yōu)異答卷

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的云業(yè)務發(fā)力是最晚的,但成長也是最快的。2019年下半年集團啟動“云改”之后便開啟了“加速跑”模式,2020上半年移動云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556.4%;2020全年收入91.72億元,同比增長353.8%;2021上半年收入97億元,同比增長118.1%。

移動云業(yè)務體量的激增在國內公有云市場也得到了佐證。日前,IDC發(fā)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第一季度)跟蹤》顯示,Q1移動云在國內公有云(IaaS+PaaS)市場份額攀升至第9,增速位列行業(yè)第一。據了解,自“云改”以來,移動云以高增長姿態(tài)不斷進擊,2019年市場排名12,2020年市場排名11,逐步靠近其在“云改”之初立下的目標——三年內進入國內云計算服務商第一陣營。

2019年中國移動“云改”后,移動云開始加速跑

作為最早在云計算市場嶄露頭角的天翼云,在《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第一季度)跟蹤》榜單中守住了此前的位置,緊隨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之后,位居第四。2019年下半年,天翼云曾以公有云市場9%的份額拿到第三順位。如今,天翼云仍不斷超越自己,2021年上半年收入140億元,取得了109.3%的增幅。

相比前兩家,中國聯通的沃云稍顯低調,但在上半年收入也提升了54.1%,達到76.9億元。據了解,聯通云是數字化轉型和融合創(chuàng)新的底座,聚焦安全可信、云網一體、專屬定制、多云協同,為客戶提供包括云資源、云平臺、云服務、云集成、云互聯、云安全等一體化融合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聯通云聚合基于虛擬化、云原生雙棧的IaaS底座。

放在前幾年,運營商做“云”往往不被看好,前有美國運營商AT&T、Verizon在2017年云轉型失利“敗走麥城”,后有國內IT互聯網廠商早已形成的“穩(wěn)定”市場格局。但就在此時,國內的三大運營商卻向“反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政企業(yè)務,突圍的關鍵

由于云計算本身就是互聯網巨頭體系中衍生出來的商業(yè)模式,在過去十年里,上云的主角似乎是互聯網企業(yè)。近三年,消費互聯網的頭部企業(yè)和其體系內公司均已上云之后,增量空間快速下降。2018年,美團云砍掉公有云業(yè)務,2020年將其關閉;蘇寧云、美團云、網易云、京東云的聲音也逐漸走低,市場加速向公有云頭部廠商集中。一眾廠商在云計算市場的敗走,釋放出一個信號——云計算的下半場屬于產業(yè)互聯網。

2020年,產業(yè)互聯網中率先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政企市場”,成了中國各大云服務商的重要陣地。據IDC報告披露,2020年國內政務(公有云)市場規(guī)模達81.4億元,同比增長61.59%。云計算一方面在疫情防控方面大顯身手,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的建設,加速驅動數字技術在政務領域的各項應用。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有43%政府機構的大型企業(yè)上云,到2023年預計可達到61%。

“由于運營商的央企屬性,在一些相對敏感的業(yè)務上,運營商備受偏愛。政企業(yè)務也成了運營商云業(yè)務突圍上位的重要抓手。”獨立電信分析師馬繼華對《中國電子報》表示。

據IDC統(tǒng)計,天翼云以25.3%位居2020年中國政務公有云市場份額第一位。2019年以來,天翼云在大型企業(yè)云、醫(yī)療云、教育云等政企云市場嶄露頭角。目前,天翼云在全國范圍內承建了16個省級政務云平臺,覆蓋了130個地市,打造了1000余個智慧城市項目。在超大規(guī)模數據處理、CDN、分布式存儲等領域已有5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匯聚數百家生態(tài)合作伙伴,形成了算力、存儲、網絡、數據庫、CDN、終端、大數據AI等200余款云產品,覆蓋了IaaS、PaaS和SaaS等全棧云服務。

在具體實踐中,天翼云已經為雄安新區(qū)、招商局集團、中儲糧以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國企央企提供云服務。天翼云支持郵儲銀行打造全棧金融云,基于OpenStack體系架構的基礎設施云平臺系統(tǒng),并承載郵儲銀行核心交易系統(tǒng),支持郵儲銀行實現每分鐘百萬級交易。

政企業(yè)務同樣在移動云強勁增長中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IDC日前發(fā)布的《2020年政務云服務運營市場研究報告》,移動云市場份額位列第三。中國移動云能力中心市場部總經理羅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移動云強勁增長的背后,主要貢獻來源于政企市場,移動云在政企市場上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公有云、私有云、邊緣云融合服務,實現收入規(guī)模增長。

中國移動云能力中心市場部總經理羅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截至目前,中國移動政企客戶數達到 1553 萬家,凈增 169 萬家,移動云已為14個省級政府、100多個地市級政府提供政務云平臺服務,未來移動云將作為中國移動政企業(yè)務的統(tǒng)一入口,政務、教育、醫(yī)療、互聯網等政企業(yè)務將通過移動云實現落地。

云網融合,最大的王牌

從目前來看,運營商云業(yè)務依靠政企市場活得不錯,然而要想真正撼動BATH在公有云市場的地位,需要讓手中“云網融合”這張王牌,在產業(yè)互聯網時代釋放出更大價值。

云網怎么融合?運營商的優(yōu)勢何以體現?賽迪顧問大數據產業(yè)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凡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運營商為行業(yè)企業(yè)提供了兩方面資源,借此搶占千行百業(y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流量及價值高地,實現從ICT服務向DICT服務的轉型。

一是其獨有的通信網絡資源。運營商借助網絡基礎設施,將業(yè)務深入到二三線城市甚至鄉(xiāng)村地區(qū),成千上萬的互聯網業(yè)務都依托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上開展,而且云服務廠商想要進入邊緣計算領域,需要獲得運營商的許可,或與運營商合作。

二是“網+自有云”和云專線資源。一方面,運營商能夠提供可信可靠的云服務,許多互聯網云廠商會選擇于運營商合作,企業(yè)用戶無論使用哪家供應商的云都可以互聯互通;另一方面,運營商提供的差異化云專線服務,且云專線的價格并不影響現有企業(yè)互聯的價格,能滿足中小企業(yè)一站式ICT服務要求,同時提供接口給中小企業(yè)自助訂購增值服務。

然而,云網融合”這片藍海并不專屬于運營商,互聯網云廠商、ICT企業(yè)等玩家也來勢洶洶,企圖搶占這個風口。在工信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看來,電信運營商雖然有其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BAT云廠商和華為等ICT企業(yè)同樣實力強勁?;ヂ摼W廠商擁有應用的天然優(yōu)勢,本身又具備云化優(yōu)勢、迭代開發(fā)軟件能力和創(chuàng)新基因,華為等ICT企業(yè)從提供云網設備到進入云服務運營市場,擁有軟硬件綜合開發(fā)能力優(yōu)勢,市場化體制機制的優(yōu)勢,是運營商的有力競爭者。

2019年以前,天翼云和華為的合作堪稱運營商和方案供應商共同打造公有云服務的典范,雙方在2015年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并在2016年聯合推出天翼云3.0產品集服務。但華為云并不甘心呆在幕后,大張旗鼓地親自下場,且云業(yè)務在華為內部的等級越提越高。曾經的合作伙伴搖身變成競爭對手,甚至直接把天翼云擠在身后,可見,沒有永遠的對手,也沒有永遠的隊友。

堅守陣地,補齊短板

在競爭激烈的云計算市場,任何一個短板或弱項都將是致命的。運營商仍需聚焦重點、短板和弱項,才能攻克其他廠家構筑的壁壘、堅守自己的陣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主任張麗指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電信運營商面臨“馬太效應”加劇、技術投入和人才資源不足、生態(tài)體系建設剛起步等多項挑戰(zhàn)。

一是IaaS市場逐漸飽和,PaaS和SaaS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互聯網云廠商和IT廠商的優(yōu)勢將進一步擴大,運營商“進擊”的空間被壓縮。二是云計算對于技術投入的資金消耗量巨大,與互聯網廠商每年動輒在技術和人才上投入數百億元相比,運營商在云計算方面的技術研發(fā)投入稍顯落后。三是OpenStack、容器等開源技術已成為全球云計算的主流,運營商在開源領域貢獻較小,具有影響力的自主研發(fā)開源項目寥寥可數,而BATH等企業(yè)參與開源項目數量連年增長,其中阿里2020年在GitHub上貢獻的開源項目就接近1500個。

從“望其項背”到“異軍突起”,運營商這一路是如何走來的,還將面臨哪些挑戰(zhàn),想必比誰都清晰。那么,在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公有云市場,運營商該如何構筑自身的優(yōu)勢壁壘?

張凡認為,運營商需要堅持對To B業(yè)務的耕耘,將現有的通信能力、幫助行業(yè)企業(yè)更多的IoT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上云;將高性能(更大帶寬、更低時延以及更高安全性)、分鐘級開通、電商式購買體驗和網絡智能作為發(fā)展方向;構建SDN為內容創(chuàng)建者和開發(fā)者提供工具;構筑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雙邊商業(yè)模式使能平臺,對消費者以自主服務加應用商店的方式,提供多樣化的SaaS服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