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 1973-2000:移動操作系統的萌芽
    • █ 2000-2007:王者塞班,獨領風騷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手機操作系統的沉浮往事(上)

2023/06/19
1254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移動終端操作系統,也就是指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所使用的操作系統。

在移動互聯網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使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時長,可能已經遠遠超過了Windows等桌面操作系統。

那么,你真正了解這些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嗎?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手機發(fā)展歷程中,涌現過哪些經典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又有哪些系統已經被時代淘汰?

接下來,我們開啟今天的故事:

1973-2000:移動操作系統的萌芽

1973年,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機,開創(chuàng)了人類的移動通信時代。

馬丁·庫帕和他發(fā)明的手機

那時候的手機,外型笨重,功能簡單。別說上網,就連發(fā)短信都不行,只能用來打電話。

這種功能單一的手機,并沒有專門的操作系統。它里面只有一些設計好的程序,執(zhí)行簡單操作。

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隨著軟硬件技術的不斷成熟,手機開始變得更輕、更小,操作也更加方便。

個人電腦(PC)的出現與普及,加上網絡技術的崛起,共同推動了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浪潮。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接觸IT技術,并爭相購買相關的數碼電子產品

當時,就有科技廠商敏銳地發(fā)現,商務精英人士普遍都有移動辦公的需求,如果能夠搞出小型化的“掌上電腦(Handheld PC)”,實現“移動辦公”,一定會有巨大的市場。

1984年,英國Psion公司發(fā)布了自己的袖珍電腦產品——Psion Organizer。兩年后,1986年,他們又發(fā)布了更加先進的Organizer II。

Organizer II,帶有一個滑蓋,看上去像計算器。它有計算器、日歷、鬧鐘和簡單的數據庫功能。

Organizer/Organizer II,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性掌上電腦。這種電腦,也被稱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碼助手)。

1992年5月,蘋果公司發(fā)布了自己的PDA產品,并將其命名為Newton MessagePad。

Newton MessagePad帶有手寫筆,可以寫筆記,存儲聯系人和管理日歷

當時,PDA和手機是兩種不同的產品。PDA的功能更加復雜,但手機具有通信能力。

為了讓PDA支撐更多的功能,廠商們開始定制研發(fā)專門的PDA操作系統。這類系統,可以說是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最早版本。

Palm OS

1993年,一家名叫Palm的數碼設備公司在美國正式成立,致力于PDA的研發(fā)和生產。但是,因為資金不足,他們的起步并不順利。

1995年9月,U.S. Robotics公司看中Palm公司的潛力,出資將其收購。不久后,1996年4月,第一部Palm Pilot掌上電腦誕生,名為Pilot 1000。

Pilot 1000有256K內存,以及一塊160×160單色顯示屏,支持地址簿、日程表、備忘錄、代辦事項等多種功能。它采用的操作系統,是palm自己開發(fā)的Palm OS 1.0

1997年底,Palm OS 2.0問世,新增了電子郵件和記賬軟件功能。

后來,Palm公司將Palm OS授權給IBM、HandSpring及Sony等公司。這些公司生產了一些基于Palm OS的產品,使得Palm OS的普及率和影響力逐漸提升。購買并使用Palm產品,成為當時商務人士的一種潮流。

BlackBerry OS

除了Palm之外,另外還有一家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PDA產品。這家公司,就是來自加拿大的RIM(Research In Motion)。

RIM旗下的品牌,大家可能更為熟悉,那就是——BlackBerry(黑莓)。

RIM公司誕生的時間很早。1984年3月,這家公司正式創(chuàng)辦。

他們早期的業(yè)務,是開發(fā)電視屏幕無線顯示系統,還有一些條形碼閱讀器之類的產品,都不太成功。

1994年,RIM才開始研究無線設備。1995年,他們推出一款名叫Pager900的無線交互式尋呼機,可以收發(fā)電子郵件,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Pager900

1998年,他們生產出帶有電腦鍵盤的PDA。1999年,他們推出首款能通話的黑莓手機——RIM 6230。

RIM?6230

為了更好地推廣自己的硬件產品,RIM開發(fā)了專用的操作系統——BlackBerry OS

這個系統支持電話簿、日歷、電子郵件、移動電話、文字短信、互聯網傳真、網頁瀏覽等一系列功能,深受用戶喜愛。

如果說Palm OS和BlackBerry OS大家都不太熟悉的話,那么,接下來我要介紹的兩個系統,大家一定認識。

塞班(Symbian)

首先,是塞班(Symbian)。

諾基亞和塞班,是本世紀初手機市場毫無疑問的霸主。他們幾乎代表了一個時代,也是很多手機用戶(包括我)的難忘回憶。

其實,塞班早期誕生的時候,并不是專門為諾基亞手機開發(fā)的。

塞班的前身,是Psion公司(前文提到的那個)在1989年推出的EPOC系統。

EPOC這個詞來自于epoch,意思是“一個時代的開始”。也有媒體認為,EPOC是“Electronic Piece of Cheese”的首字母縮寫詞,表示“使用電子產品就像吃奶酪一樣簡單”。

1989年,Psion發(fā)布了首批配備EPOC操作系統的16位計算機:MC200和MC400筆記本電腦。

1994年,Psion開始研發(fā)32位的EPOC32系統(針對ARM平臺,采用C++開發(fā),之前的16位系統面向Intel 80186平臺)。

1998年,EPOC32系統研發(fā)成功。這一年的6月,Psion Software與諾基亞、愛立信和摩托羅拉聯合,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Symbian Ltd.的公司。

與此同時,EPOC/EPOC32被正式更名為Symbian OS。

這就是塞班的由來。

1999年,Revo、netBook、Series 5mx、Series7等設備,都采用了Symbian Release 5系統。愛立信和諾基亞的手機,也陸續(xù)開始采用塞班。

Windows CE

另一個大家熟悉的移動操作系統,來自微軟。

微軟作為桌面操作系統的巨頭,目睹移動設備的崛起,當然不會無動于衷。他們很快啟動了移動設備專用操作系統的開發(fā)計劃。

1996年,微軟正式推出了Windows CE 1.0。

這個系統可以視為Windows 95的單色簡化版,真實全名應該叫做Windows Embedded Compact(針對袖珍嵌入式設備的視窗系統)。

CE的縮寫來源,微軟并沒有官方說明,大概是Compact Edition、Customer Embedded、Consumer Electronics等。

1997年,微軟推出Windows CE 2.0。雖然CE 2.0仍然基于Windows 95,但效率有了很大改進,獲得了不少用戶的認可。

2000年二季度的市場份額對比

palm OS:59.89%

Windows Mobile:26.56%

Symbian:1.8%

Blackberry OS:1.65%

2000-2007:王者塞班,獨領風騷

進入21世紀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繼續(xù)加速普及,手機也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手機的高速發(fā)展,帶動了移動操作系統市場格局的巨變。

Palm OS是基于PDA發(fā)展而來的系統。在千禧年前后的PDA繁榮期,它一度占據了90%的PDA市場份額。

移植到手機上后,palm OS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功。當時,索尼、高通和Handspring(后來被palm收購)等廠商,都是palm OS的用戶。

2002年,Palm OS 5正式發(fā)布,開始支持ARM處理器。

再后來,隨著手機的逐漸強大,PDA走低,palm開始下滑。

再來看看BlackBerry OS。

2002年3月,RIM正式推出了BlackBerry 5810。這是RIM推出的第一款支持GSM和GPRS的手持設備。它也宣告了黑莓黃金時代的開始。

BlackBerry 5810是一款需要插入耳機才能打電話的手機,非常另類。一年后,6710內置了音頻硬件,才算解決了問題。

后來,RIM接連推出了幾款經典的型號,逐漸將黑莓打造成了一個針對“專業(yè)消費者”的高端手機品牌。

黑莓手機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QWERTY全鍵盤設計,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它的系統安全性,也是用戶選擇它的主要原因之一。

黑莓用戶,當時是很拉風的。

我們重點說說塞班(Symbian)。

塞班的成立目的,是為了整合PDA和手機設備的操作系統。它其實是歐洲廠商的一個聯盟,代表了諾基亞、愛立信等廠商的利益。

塞班系統,是一個實時、多任務的32位操作系統,具有功耗低、內存占用少等特點,非常適合手機等移動設備使用。

諾基亞、愛立信在一開始就將塞班視為自己的主要發(fā)展平臺。

2000 年 11 月發(fā)布的Ericsson R380智能手機,是第一款隨EPOC Release 5.1發(fā)布的設備。而同期發(fā)布的諾基亞9210 Communicator智能手機,則被認為是首款搭載了Symbian OS的智能手機。

Symbian S40平臺,主要以功能機為主。

2001年6月,塞班公司發(fā)布了Symbian S60(Series60)平臺,主要面向智能機。行業(yè)普遍認為,S60是應用最廣泛的塞班系統版本,堪稱一代經典。

2004年,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公司,收購了Psion公司所持有的Symbian公司31.1%的股權(價值大約1.357億英鎊),使自己的股份達到63.3%,獲得了完全控制權。

不久后,Symbian OS v8.0正式發(fā)布。

2004年,塞班還做出了一件重要的決定。這年10月,他們對外宣布,將和英特爾進行合作,共同開發(fā)以Symbian OS以及英特爾Xscale技術為基礎,面向3G手機芯片的新移動平臺。

這個平臺,名字叫做Maemo,它是后來Meego系統的前身。

2005年,Symbian OS v9.0和Symbian S60 3rd Edition發(fā)布,將塞班用戶的體驗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一年,全球Symbian OS操作系統手機累積出貨量達到1920萬臺。

2006年,Symbian繼續(xù)高歌猛進。這一年,Symbian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一億部,市場占有率逼近70%。

2007年,Symbian登頂巔峰,出貨量超過2億部。

我們再來看看微軟的Windows移動系統。

2000年第二季度,微軟Windows CE終于正式脫離了對Windows 95的依賴,變成一個全新的系統。這個系統支持x86、PowerPC、ARM、MIPS等多種類型處理器,非常適用于手機設備。

當時,微軟把Windows CE更名為了Windows Pocket PC,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PC。

2003年,微軟又開發(fā)了Pocket Phone Edition和Windows Powered SmartPhone操作系統。后來,微軟將這些系統融合到PPC。

2003年6月23日,微軟正式推出了Windows Mobile 2003(最初命名為Pocket PC 2003,基于Windows CE 4.x內核)。

2005年5月,微軟面向PDA和智能手機市場,發(fā)布了Windows Mobile 5.0操作系統。采用Windows Mobile系統的公司比較多,包括退出了塞班聯盟的摩托羅拉、合并后的索尼愛立信,以及來自中國的中興、華為。

概括來說,2006年,塞班是絕對的龍頭老大,Windows Mobile和BlackBerry OS搶老二。Palm OS嘛,日漸勢微。

2006年二季度的市場份額對比

Symbian:60.14%

palm OS:12.52%

Windows Mobile:9.43%

Blackberry OS:7.99%

正當各大勢力互相死磕的時候,一場巨變即將發(fā)生。

這場巨變,不僅會徹底改變手機市場的格局,還會把人類移動通信帶入全新的時代。

敬請期待下集——手機操作系統的沉浮往事(下):iOS和Android的崛起

to be continued……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據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TJA1051T/3/CM,118 1 NXP Semiconductors TJA1051 - High-speed CAN transceiver SOIC 8-Pin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1.03 查看
88E1111-B2-RCJ1C000 1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Ethernet Transceiver, CMOS, PQFP128, ROHS COMPLIANT, PLASTIC, QFP-128
$16.91 查看
LTC2875IS8#TRPBF 1 Linear Technology LTC2875 - ±60V Fault Protected 3.3V or 5V 25kV ESD High Speed CAN Transceiver; Package: SO; Pins: 8; Temperature Range: -40°C to 85°C
暫無數據 查看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通信行業(yè)知名新媒體鮮棗課堂創(chuàng)始人,通信行業(yè)資深專家、行業(yè)分析師、自媒體作者,《智聯天下:移動通信改變中國》叢書作者。通信行業(yè)13年工作經驗,曾長期任職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從事2/3/4G及5G相關技術領域方面的研究,曾擔任中興通訊核心網產品線產品經理、能力提升總監(jiān)、中興通訊學院二級講師、中興通訊高級主任工程師,擁有豐富的行業(yè)經驗和積累。